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9年  第7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徐永昌, 沈平, 李玉成
1989, 7(4): 3-13.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中国最大的气田——四川威远气田的气体组分和碳、氢、硫、氩、氦同位素组成。其特征如下:(1)震旦纪气藏相对于其它气藏具有高氮(9%),高CO2+H2S(5%)和高氦(0.18%),高氩(0.05%)的特征;(2)震旦纪气藏的氩同位素组成为4400—9255,平均7000,显示了很高的年代积累效应。3He/4He比值低为n×10-8,这意味着威远气藏中的氦主要来自壳源物质;(3)He/Ar丰度为5.39—6.14,是笔者研究过的天然气中的最低值;(4)N2/Ar,N2/He浓度具有较好线性关系;(5)碳、氢、硫、氩同位素丰度比可将三叠纪、二叠纪、寒武纪、震旦纪气藏明显加以区分,证明各自属不同气源。(6)震旦系岩石吸咐烃和储气层气体的C2/C3有良好的对比性。因此,笔者认为:震旦系气藏为自生自储。稀有气体不具地幔物质特征,但不排斥有幔源物质加入的可能。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冯增昭, 陈继新, 吴胜和
1989, 7(4): 14-14.
摘要:
华北地台,北至阴山以北,西至贺兰山以西,南至祁连山、秦岭、伏牛山和大别山,东至海,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地台。自1975年开始,笔者等开始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研究,至今已14年矣!在此14年中,与校内广大师生、校外各工业部门、科研部门以及有关院校等26个单位60多位志同道合者合作,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石油工业部以及我校的支持和资助下,实测了基干剖面32条,取得了齐全可信的第一手的定量及定性资料。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EARLY PALEOZOIC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Feng Zengzhao, Chen Jixin, Wu Shenghe
1989, 7(4): 16-55.
摘要:
Ⅰ.INTRODUCTIONNorth China platform extends beyond Yinshan Mountains in the north,beyond HelanMountains in the west,to Qilian Mountains,Qinling Mountains,Funiu Mountains and DabieMountains in the south,and to the sea in the east.It covers the whole or part of Gansuprovince,Shannxi province,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hanxi province,Hebei province,Shandong province,Liaoning province,Jilin prov-ince,Jiangsu province,Anhui province,Henan province,Beijing Municipality,Tianjin MunieiPality, Bohai sea and Huanghai sea.
贵州北部铝土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机制问题
梁同荣, 廖士范
1989, 7(4): 57-67.
摘要:
本文讨论了黔中古陆北部及黔北古陆下石炭统铝土矿床,即所谓的息熄式铝土矿床。本类型铝土矿床系古陆经过长期红土化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古风化壳原地残积和原地堆积的。下伏基岩为碳酸盐岩的为原地堆积侣土矿床;下伏基岩为页岩、粉砂岩及细碎屑岩有连续过渡的现象的为原地残积铝土矿床,均属古风化壳型铝土矿床。其共同特点是:矿体中均含红土化风化壳物质;无水体中沉积结构、构造;无动物化石及其碎屑。碎屑、豆鲕红土化形成时的特征明显,如豆鲕外壳有较多的氧化铁包壳薄膜。
东海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
陈颐亨
1989, 7(4): 69-76.
摘要:
作者据海区和周边岛屿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描述了东海的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并绘制了该时期的系列古地理图,从而有可能归纳出东海在某些时期具有“南海北陆”,古地貌上犹如今日渤海—黄海陆缘海盆及其周边陆地环抱等特点。同时简略地讨论了海水进退和古气候,分析了东海东部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出现的时间。
锰结核生长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罗尚德, 王蕾, 奕普
1989, 7(4): 77-84.
摘要:
本文收集了48组世界大洋各种沉积环境锰结核化学组成和生长速率数据并计算了它们的铁锰通量;讨论了不同环境的锰结核的铁锰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锰通量与铁通量、Mn/Fe比的相关性;导出了由锰结核锰铁含量计算生长速率的经验关系;从本质上揭示了锰结核化学组成、生长速率与沉积环境的内在联系,为探讨锰结核形成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丹池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和构造演化*
陈洪德, 曾允孚, 李孝全
1989, 7(4): 85-96.
摘要:
丹池盆地属右江裂谷带靠近江南古陆南缘的次级裂陷盆地,其中的沉积可分为五个相区,十三种相类型。研究认为丹池盆地的形成、沉积作用、相和相序的分布均明显受到同沉积期断裂活动的影响。构造演化从泥盆纪初开始即有北西向丹池断裂的张裂作用,此种张裂与其派生的北北东向走滑断裂的复合作用,到二叠纪时,演变为北西向断裂的走滑活动,丹池盆地最初由半地堑式发展为地堑式盆地,到二叠纪成为—走滑盆地。
华北陆台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唐开疆
1989, 7(4): 97-104.
摘要:
位于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两大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陆台。在稳定地壳基底上逐渐发展形成晚古生代多旋回克拉通大型含煤盆地。加里东运动使陆台缺失O3—C1沉积,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陆台为海陆交互相滨海、湖泊、三角洲沉积,随着古地理环境演变,陆台各沉积古地理环境在时、表现为由老至新、自北向南迁移。
酒西盆地石北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研究
姚金福, 朱莲芳
1989, 7(4): 105-111.
摘要:
本文运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依地面与井下资料作了综合研究,划分出7种沉积相类型,探讨了相组合分布、相序演化规律及构造运动、古气候、古地形等诸多控制因素,建立了石北箕状同生凹陷沉积模式,并总结出各类沉积相的元素指标及伴随相演化、锶/钡、钒/镍、镁/钙等多项元素比值变化的规律。
沉积磷酸盐法的古盐度意义
王子玉, 姚琬圭, 陈晓明
1989, 7(4): 113-119.
摘要:
本文根据泥质沉积物中的磷酸盐组份比值与水体盐度密切相关的“沉积磷酸盐法”理论,采用土壤中磷酸盐的分级测定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早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进行了试验和沉积相的研究。结果是这些沉积物的古盐度与现代海洋沉积的盐度十分接近,而与现代淡水湖的盐度有明显差异,此结论与古生物及岩石地层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结论是吻合的。由此证实沉积磷酸盐法作为古盐度指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豫西陕渑煤田山西组煤层形成环境和聚煤特征
周慧堂, 王天顺, 孙红兵
1989, 7(4): 121-131.
摘要:
本文以宏观沉积学研究方法为主,辅助进行室内岩矿签定,编制沉积断面图和各种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山西组煤层的沉积环境。并对煤层与聚煤沉积环境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泥炭沉积前和沉积期的沉积环境是影响煤层厚度和煤质的主要原因,泥炭沉积后的沉积环境仅在局部地区影响煤厚分布,而后期构造对煤厚影响程度较小。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腐殖煤中的四环二萜烷
梅博文, 王铁冠, 刘厚仁, 陈孔全
1989, 7(4): 133-140.
摘要:
从华北西部和南部五个煤矿取得的石炭、二叠系腐殖煤的饱和烃馏分中,经GC和GC/MS分析,检测出了较丰富的二萜类生物标志物。根据质谱特征与卡瓦保留值,并对照文献谱图,确认其中包括五个具有贝壳松烷骨架的四环二萜烷(即ent-白叶烷、16α(H)-和16β(H)-扁枝烷、16α(H)-和16β(H)-贝壳松烷),以及一个三环的异海松烷。一个完整的四环二萜烷系列在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腐殖煤中的发现在北半球很可能属首次。这些二萜类内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分布,可能反映古植物群演化与分布的变化。扁枝烷和贝壳松烷的立体化学构型,可提供重要的有机成熟度信息。
东濮盆地蒸发岩的成因
李任伟, 辛茂安
1989, 7(4): 141-148.
摘要:
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含大量芒硝、钙芒硝等矿物;石盐岩具有低的溴含量,都低于30ppm,部分接近或低于10ppm;硬石膏岩硫同位素的δ34S的范围从+3.31到+37.5,大大超过现代及第三纪海洋硫酸盐的数值。上述资料表明,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可能为非海相成因。
河南泌阳凹陷含碱段的浅水蒸发环境
周建民, 王吉平
1989, 7(4): 149-156.
摘要:
本文通过对泌阳凹陷含碱段岩心的研究,描述了含碱段地层的细—粉砂岩、油页岩、白云岩和重碳钠盐岩四种岩石类型,详细描述了发育在含碱地层中的波状层理、冲刷构造、层面波痕和干裂等沉积构造以及白云岩的内碎屑结构。对这些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和岩相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核二段底部含碱段沉积时是蒸发的浅水环境,碱矿层是在极浅水的盆地中心湖区——干盐湖环境中沉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