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2年  第10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关于沉积学发展的思考
刘宝珺
1992, 10(3): 1-9.
摘要:
笔者对地质学领域中一些学科近10多年以来的突破性进展做了扼要的评述,以及对沉积学发展中一些重要事件做了简短的回顾之后,提出了在当前高新科技时代有关研究工作的一些看法。认为在沉积学的研究中,必须采用高新技术,与其它学科同步进入高科技时代;要更新传统的观念;研究中注意学科渗透交叉,发展新的学科分支;注意全球变化的研究;研究工作要更加密切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论沉积盆地分析领域的追踪与创新
李思田
1992, 10(3): 10-15.
摘要:
层序地层学的产生为研究盆地充埙提供了较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层序地层分析与当代沉积体系分析、构造-地层分析和高分辨事件地层分析的密切结合将形成新的综合的成因地层分析系统。
中国陆相碎屑岩储层沉积学的进展
裘亦楠
1992, 10(3): 16-24.
摘要:
陆相湖盆烃类储层以碎屑岩占绝对优势。湖盆规模及湖泊水体能量较小,导致碎屑岩储层比海相砂体有更严重的层间、平面、层内和微观非均质性。湖盆碎屑岩充填可归纳为八种模式,决定于构造位置、湖盆演化阶段和湖水面升降。在远源距和缓坡降背景下,沿长轴发育纵向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充填模式;横向短轴深断裂一侧,在短源距和陡坡降背景下,发育横向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充填模式。以这两种模式为端点类型,之间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模式:湖盆萎缩期几乎满盆为河流砂体;盐湖蒸发期滨岸地区以砂坪沉积为主。不同沉积环境的碎屑岩储层有各自的非均质性。冲积扇砾岩和含砾砂岩由于其以模态的粒度结构而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筛积物和泥石流沉积的出现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河流砂体储层因其粒度向上变细和窄宽度,注水开发石油效果较差,但其产能一般都高。三角洲砂体具有与河流砂体相反的储层非均质性,注水效果好。滩坝砂体体积上很不重要,但以其高产和均质储层引起人们注意。湖底扇重力流砂体作为烃类储层主要位于扇中和断槽控制的水道式砂体和前缘透镜状砂体。通过露头调整丰富定量化的地质知识库以建立陆相储层地质模型,将是储层沉积学面临的主要任务。
全球变化与陆架沉积
秦蕴珊
1992, 10(3): 40-46.
摘要:
晚更新世末期中国陆架的古环境与北美洲和欧洲都不相同,前者发育了劳伦泰德冰原,后者出现了斯堪狄纳维亚冰原;亚洲大陆不但未生成大陆冰源,反而出现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沙漠和黄土分布区(也包括中国陆架的大部分地区)。最后冰期结束以后,北美和欧洲的大陆冰盖逐渐融化,给北美和欧洲的陆架提供足够的水源,当地地壳的回弹又加大了河流的冲刷能力,而一旦大陆冰原的冰完全消融以后,这些通过和流入陆架的河流,又失去了径流。全新世海侵发生以后,在那里的陆架区,自然会留下许多埋藏古河道的遗迹。中国陆架沉积环境(特别是北方陆架区)则以干旱和寒冷为特征。在冰期最盛时的中国陆架不仅得不到大陆冰盖的保护,出露了的陆架反而要遭受风暴的吹蚀作用。所以风力吹蚀作用是晚更新世末期中国陆架的基本动力。因此,最后冰期最盛时的中国陆架区发生沙漠化沉积及其衍生沉积是其最重要特征,据目前所知:陆架沙漠化的主要沉积类型有(1)漫长的风蚀基面;(2)大面积的混杂堆积;(3)“休止角型”沉积结构;和(4)典型的埋藏沙丘沉积。
海相成煤论进展
刘焕杰, 贾玉如, 龙耀珍, 何康林, 马宏英, 郭英海, 施健, 桑树勋
1992, 10(3): 47-56.
摘要:
海相成煤论的提出与深化,必将带来含煤沉积学诸多领域的新变革与新进展。本文从泥炭坪海相成煤模式、现代热带红树林潮坪比较沉积学研究、关于含煤建造中的潮汐沉积与陆表海性质、台地、堡岛及其复合的含煤建造沉积体系、聚煤盆地的地质事件及其沉积记录、煤田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论及巨型聚煤盆地的整体研究诸领域论述了所取得的成果与新时展,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海相成煤论.为重新认识我国晚古生代巨型聚煤盆地,探求新的聚煤规律,扩大新的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学方法论
冯增昭
1992, 10(3): 70-77.
摘要:
古地理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及编图方法较多,本文以鄂尔多斯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中奥陶统马家沟群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为例,阐述笔者倡导的岩相古地理学的方法论,即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
中国蒸发岩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地质问题的讨论
张彭熹
1992, 10(3): 78-84.
摘要: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蒸发岩成因理论发展过程。根据现代盆湖的实际资料,强调了深部水是成盐物质来源的重要方面之一,指出含盐盆地天然水循环是研究蒸发岩成因理论的重要方面,讨论了卤水演化,特别强调我国应积极开展矿相学、蒸发岩测年和盐类矿物流质色裹体的研究。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王英华
1992, 10(3): 85-95.
摘要:
在总结我国碳酸盐岩沉积和成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明有利于孔隙形成的白云石化、去膏、去云化、淡水和埋藏溶解等作用,以及破坏性成岩作用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成岩地质体是成岩环境的产物,可根据成岩组构、地球化学和发光特征等加以鉴别。成岩模式是成岩组合、成岩特征和孔隙演化的总概括,以滩相成岩模式展示了成岩相与孔隙的关系。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东野脉兴
1992, 10(3): 96-103.
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磷块岩的研究以沉积学的发展为先导,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由化学沉积说向物理富集成矿说的转变;第二步是生物成矿说的发展。业已在我国南方晚震旦—早寒武世各主要工业矿床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大量多种形态的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等磷质微生物以及藻类和小壳动物化石(后者产于早寒武世磷矿中),它们是构成磷块岩的主要组分。磷块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岩。本文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矿作用、生物聚磷机理,并从磷块岩岩石的生物特点、化学成分的生物特点、红外吸收光谱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生物特点等方面,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因。同时阐述了磷质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与磷块岩形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磷质生物的最佳繁衍场所与磷块岩成矿古地理单元的一致性,这种“生物繁衍场”与成磷古地理单元可称之谓“陆缘坻”。
华南泥盆纪沉积盆地类型和主要特征
曾允孚, 陈洪德, 张锦泉, 刘文均
1992, 10(3): 104-113.
摘要:
泥盆纪时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开启,于华南板块南、西、北缘形成被动陆缘构造背景.根据地壳性质,同沉积断裂活动,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等特点,将区内沉积盆地分为八种类型,即陆内走滑盆地、陆内凹陷盆地、陆内断陷盆地、陆缘断拗盆地、陆缘断陷盆地、陆缘裂谷盆地、陆缘走滑盆地和陆河洋盆、盆地的演化受到构造活动、海水进退规程和沉积作用控制。开始阶段的构造活动不强烈,以滨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海盆扩大分异阶段的构造活动明显,有海底火山活动,海侵范围扩大,深水盆地开始发育,但以陆棚碎屑岩和碳酸盐缓坡沉积为主。强烈裂陷—走滑阶段是构造活动高潮期,火山活动强烈,海侵范围最大,深水盆地最发育,沉积相分异十分显著。右江地区和南岭地区同样位于扬子古陆的被动陆缘,但岩相构造格局显著不同,右江地区以北西向断裂拉张裂陷作用为主,而南岭地区则多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断裂的走滑活动。笔者认为这种特点是古特提斯洋扩张作用和基底构造性质影响所致。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朱国华
1992, 10(3): 114-123.
摘要:
本文以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成岩作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为指导,结合我国一些重要油气区的实例,论述了碎屑储集岩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着重指出:在一定地质背景下,有以残余粒间孔为主的深埋优质储层存在;陆相碎屑岩储层中铝硅酸盐组分的溶蚀往往比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更强烈。
热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和几个岩石学标志
陈先沛, 高计元, 陈多福, 董维全
1992, 10(3): 124-132.
摘要:
热水沉积作用系指沉积界面之下循环流动的热水喷溢出界面以后发生的沉积作用,以及界面之下的围岩的交代(蚀变)充填作用。本文讨论了三个重要的岩石学标——与沉积物同期(准同期)的交代、充填作用;具对称分布趋势的喷溢条带和纹层及礁硅岩套。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深水碳酸盐岩及控油气性
侯方浩, 方少仙, 张廷山, 董兆雄, 吴诒
1992, 10(3): 133-144.
摘要:
晚古生代华南陆块西南部位于被动陆缘和陆内,早泥盆世开始,裂离和裂陷运动最终使之形成连陆台地、孤立台地和台缘斜坡-台间海槽相间排布的古地理格局,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槽、台格局分布区收缩,仅限于滇东、桂西、桂中和黔南地区。已总结出裂陷区碳酸盐岩综合沉积模式。台缘中、下斜坡沉积厚度大,最有利烃源岩发育,台间海槽亦有烃源岩形成。跌积边缘型中斜坡剖面大量原生与次孔隙中有丰富的沥青充填。沉积边缘型剖面某些层段粒间、亮晶间亦见沥青充填。故应对深水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予以重视。
中国南方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的古喀斯特洞穴磷块岩
薛耀松, 唐天福, 俞从流
1992, 10(3): 145-153.
摘要:
晚震旦世,在中国南方存在一个大的碳酸盐台地,即大扬子台地。近来,在大扬子台地的次级单元—鄂西台地南北两侧边缘带的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古喀斯特洞穴磷块岩。北缘以湖北省南漳县的王家堡为代表,古喀斯特洞穴磷块岩不规则地分布于自灯影组上、下段之间的侵蚀面到其下约70m范围内。位于台地南缘的湖南大庸张家溪,古喀斯特洞穴磷块岩也产于灯影组下段白云岩内,据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研究,张家溪灯影组下段上部白云岩中的洞穴磷块岩形成于早寒武世早期。古洞穴磷块岩的发现,证明灯影早期末有一次普遍而强烈的地壳运动,灯影晚期海侵的初期是晚震旦世除陡山沱期外的又一重要成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