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15卷  第S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江苏晚白垩世赤山组沉积环境
岳文浙, 业治铮, 姜月华
1997, 15(S1): 1-7.
摘要:
本文对赤山组创名剖面的岩相及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赤山组为典型内陆盆地沙漠环境沉积物,具较复杂的层序结构,其下段主要为沙漠湖或干盐湖沉积,上段为风成沙丘沉积。对上段风成沙丘沉积系统内的不同级别边界面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描述分析;探讨了赤山组沉积的构造背景,认为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苏北盆地已从断陷转为拗陷并逐渐封闭时的沉积物。
冲绳海槽北部现代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
翟世奎, 张杰, 何良彪, 仲娟, 陈长安
1997, 15(S1): 8-15.
摘要:
本文对冲绳海槽北部(126°30′-129°30′E;28°30′-32°00′N)现代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分别代表陆源、火山源和生物源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指标。结果表明,SiO2主要富集于东海外陆架与陆架坡折带,基本上反映了陆源碎屑沉积或东海陆架外缘的残留砂沉积;Al2O3和Na2O的含量分布明显与玻屑砂或火山玻璃的含量有关;CaO或CaCO3代表了生物沉积组份的多寡;MgO、TFe2O3、TiO2、K2O、MnO、P2O5、L.O.I对应于调查区的细粒沉积物。Rb、Ba、Zn和Cr等微量金属元素主要富集于粉砂粘土级细粒沉积物中,但Sr主要富集在生物组份中。绝大多数化学组份的分布呈现出以海槽中轴线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的格局,说明无论从沉积物源上,还是从沉积环境上讲,调查区东、西两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差异。在沉积学上海槽中轴线是一明显的分界线。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
赵长毅, 赵文智, 程克明, 牛嘉玉, 张研, 李伟
1997, 15(S1): 16-23.
摘要: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通过对该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煤成油藏的形成是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1)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煤系生储油岩系发育;(2)存在低成熟成烃母质以利于烃类排出;(3)成煤沼泽氧化还原环境与成煤植物差异造成了煤原始富氢程度的不同。下三角洲平原沼泽及分流间湾沼泽是煤成烃发育的有利场所,流水沼泽相是煤成烃最有利的相带;(4)适合古地温梯度及后续盆地继承发展以保持源岩熟化,上覆湖相沉积发育以利于烃类的保存;(5)适合的构造挤压条件以利于煤成油的排驱与运移。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湖沼沉积中的有机质
林清, 王国尚, 耿安松, 张干
1997, 15(S1): 24-29.
摘要:
多年冻土作为一个特殊的负温沉积环境,其化学和生物化学速度相对缓慢。本文通过对多年冻土湖沼沉积物中有机质特征的研究,来了解这种环境中有机质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湖沼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低,有机质的特征主要由所产生的环境决定,与沉积演化的关系不明显,这种特征的有机质是用以指示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
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刘埃平, 郝石生, 钟子川
1997, 15(S1): 35-40.
摘要:
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一下古生界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岩系,其内广泛发育有结晶、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方解石、萤石、石英、重晶石等矿物。通过对这些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系统研究,划分出六类有机(烃)包裹体和三类水溶液包裹体。这些流体包裹体分别是由油气和油田水两种不混溶流体所形成;在这两种不混溶流体运移过程中,油田水以连续相形式存在,而油气以分散相(珠滴、气泡)形式悬浮于其中。按地层层序,各地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表现出在上、下高,而中间低的特点。同一地层在坳陷不同部位,其均一温度也明显不同,但油气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运移。另外,据各地层中有机包裹体发育的类型和数量,推测此坳陷内油气主要储集层是中上元古界的铁岭组、雾迷山组,以及下古生界的奥陶系。
豫西中元古界汝阳群高频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雷振宇, 李永铁
1997, 15(S1): 41-45.
摘要:
豫西中元古界汝阳群可划分成6个3级层序(Sequence),这些层序又由若干高频层序(旋回)构成,其中第6层序(SQ6)包含了9个副层序组(四级旋回)、36个以上副层序(五级旋回)。副层序一般反映了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顶底面均是一个突然变深的沉积间断面,并伴有明显的冲刷现象。副层序一般向上粒度变粗(砂岩)、层厚增大,详细的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在副层序中,随着沉积相序向上变浅,As、Se等微量元素含量降低,δ13C值则增大,副层序的这些特征可能与海平面波动引起的沉积环境变化有关。
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对粘土矿物分布的影响
王行信, 王少依
1997, 15(S1): 46-50.
摘要:
本文从构造地质角度研究盆地泥岩粘土矿物的分布和演化,认为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是控制盆地泥岩粘土矿物的根本因素,较合理地解释了中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泥岩粘土矿物组成特征的差别及西部第三系泥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粘土矿物组合(泥岩的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但成岩程度很差)。
江苏中部粉砂淤泥质滩岸大剖面所揭示的滩岸发育过程与环境演变
王建, 沙润, 汪永进, 萧家仪, 周春林, 胡晓晓, 陈国祥, 黄夕川
1997, 15(S1): 51-56.
摘要:
通过对39个钻孔组成的长约10km的江苏中部粉砂淤泥质滩岸大剖面地层与沉积物的多项指标分析发现,江苏大丰一带现代潮滩及潮下带的位置上,40~20KaBp之间曾为潮滩环境,20~10Ka沉积间断、地层缺失,10Ka以来曾一度发育古潮流沙脊群,现代潮滩仅仅是近几百年来在潮流沙脊群之上发育而成的。
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对孢粉沉积影响的分析
张佳华, 孔昭宸, 杜乃秋
1997, 15(S1): 57-63.
摘要:
本文在对北京东甘池东剖面进行孢粉分析、炭屑统计、烧失量测定等的基础上,通过与北京东甘池西剖面、坟庄剖面、高里掌剖面的孢粉谱等对比,讨论了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和地貌单元中沉积物沉积和孢粉沉积的差别,进一步分析了东甘池东剖面、西剖面整个时期孢粉浓度偏低,特别是7000aB.P.以后孢粉浓度、炭屑统计、烧失量产生低值的原因。为科学地利用孢粉资料和其他古气候记录资料恢复过去植被和气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生油的一个实例
妥进才, 曾凡刚, 黄杏珍, 马万怡
1997, 15(S1): 64-69.
摘要:
本文以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为例,阐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的一般特征。从湖相碳酸盐岩的组成特征、有机质含量、烃转化率、有机质类型诸方面说明了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具备了丰厚的成油物质基础,并以令人信服的油源对比资料说明湖相碳酸盐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也可以成为商业性石油的源岩。
浙江沿海平原全新统气源岩特征及生物气形成的控制因素
林春明, 钱奕中
1997, 15(S1): 70-75.
摘要:
本区气源岩主要为近岸浅海环境的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和受海水影响的河漫滩环境的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浅海相气源岩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河漫滩相气源岩为弱还原—强还原环境下的产物,总体上看,后者比前者还原性和生气能力要强,浙北比浙南要强。本区生物气生成主要受沉积环境、沉积时间、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地壳沉降和沉积速率、水介质这七大因素控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利于河漫滩相气源岩中生物甲烷气的大量生成和富集成藏。
塔里木盆地和唐山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差热-色谱热解气态烃特征
李景贵, 范璞, 崔明中, 李振西, 张柏生, 张谦, 王有孝
1997, 15(S1): 76-81.
摘要:
塔里木盆地和唐山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在差热-色谱550℃左右至700℃范围内热解气态烃以乙烷气体占优势,可能主要反映在此高温度点范围晶包有机质热解气态烃的加入。塔里木盆地和唐山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在700℃高温度点热解生烃尚未结束,仍具一定的生烃潜能,反映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的滞后现象。差热-色谱资料还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比唐山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热演化程度。本文对研究我国高、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有机质生烃机理和指导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意义。
松粉热模拟轻烃分子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孟仟祥, 吉利明
1997, 15(S1): 82-85.
摘要:
研究表明,花粉的产烃高峰在热模拟的300℃~500℃,主产烃期在350℃~450℃。200℃以前仅有微量的轻烃产出,550℃以后因强烈的热降解效应轻烃馏份也大大降低。轻烃主要由四个组份组成,最主要的组份是1~4个芳环的芳烃系列化合物,它们在450℃以前占总轻烃的55.17%~65.21%,500℃以后的轻烃中多环芳烃化合物几乎占到100%。其次组份是正构烷烃、烷基环己(戊)烷和长链脂肪酸(酯)系列化合物。本次检出的众多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我国以陆生生物为主要母质输入类型的沉积有机质、原油及煤岩中均被检出过。因此,本次实验对研究陆相成油(气)中孢粉的贡献及孢粉的成烃、排烃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管理系统-FOX SEDBA
叶健骝
1997, 15(S1): 86-90.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全球沉积岩数据库(A Global Database in Sedimentary Petrology)及其管理软件—FOX SEDBA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在开始FOX SEDBA过程中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方法。FOX SEDBA由全菜单驱动,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它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编辑、查询、检索、打印和绘图。由于系统功能齐全,检索功能灵活,将会在地球科学中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热水沉积超大型矿床的控矿岩石组合-礁硅岩套及其形成作用探讨
陈多福, 陈光谦, 陈先沛, 高计元, 潘晶铭
1997, 15(S1): 91-95.
摘要:
礁硅岩套是控制广东大降平超大型黄铁矿床、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长坑超大型金、银矿床的重要岩石组合,它是由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热水沉积岩(矿)、细碎屑岩和条带泥灰岩、同层位或相邻地区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或次火山岩,以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是在特殊的地质背景中盆地演化到一定阶段内,是由盆地正常沉积、生物、盆下源的热水沉积和岩石圈深部的岩浆综合作用形成的产物。
太平洋CC区的沉积间断与多金属结核的关系
钱江初
1997, 15(S1): 96-101.
摘要:
根据对取自东北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的430号柱状岩芯的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岩芯中至少存在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间断。这四个沉积间断分别处于岩芯的表层、28cm、215cm和320cm处,其年代分别为全新世、中更新世、上上新世和中中新世-上上新世。南极底层流的发育则是造成上述沉积间断的主要原因。在该柱状岩芯中,除了在其表层有多金属结核外,另外还在其28cm处和320cm处发现有埋藏结核层,这三层结核的形态、矿物及年代等诸方面虽有差异,但它们均先后形成于该岩芯中的320cm处、其起始年代为距今1.2×10~7a的那个大的沉积间断中。
影响深层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的因素——冀中坳陷与塔里木盆地实例讨论
徐志强, 陈永武, 熊明
1997, 15(S1): 102-105.
摘要:
在一个含油气盆地内,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深层作为新的油气勘探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深层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被溶解物质往往是碎屑岩原始沉积的骨架颗粒和早期化学胶结物。塔里木三叠系砂(砾)岩以岩屑砂岩为主,其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为5~35%;冀中下第三系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并含有丰富的碳酸盐胶结物(3~35%);这些物质为晚期溶解形成次生溶蚀孔隙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冀中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当埋深大于3500m时,实测岩心孔隙度最大值小于20%;渗透率最大值小于100×10-3μm2;大多数砂层的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0×10-3μm2;单井日产液量不足100吨。而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在埋深5000m时仍具有孔隙度最高值大于20%、渗透率最高值大于1000×10-3μm2的储集条件;单井产油量达到日喷油大于500吨,天然气大于1万立方米。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地区深层碎屑岩储集条件分析认为两地古今地温场的差异是影响深部碎屑岩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多套烃源岩层系热演化时间跨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深部储层储集能力。
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纪生物礁与古环境演化
万云, 张廷山, 兰光志, 袁建新
1997, 15(S1): 106-113.
摘要:
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分布广泛,出露好,化石丰富,在海相碎屑沉积中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我们通过对重庆綦江观音桥、贵州坡渡及邻区石牛栏组的野外考察和综合研究发现,生物礁主要发育在早志留世中晚期的石牛栏组中、下部(大致相当于兰多维列中期),类型为小型点礁、生物丘及生物层。造礁生物以床板珊瑚、皱纹珊瑚,层孔虫为主;附礁生物包括苔藓虫、腕足类、鹦鹉螺、海百合等,礁基为生屑滩或瘤状灰岩。礁的发育受区域生境条件制约,靠近黔中隆起的浅海缓坡地带,是生物礁生长发育的有利地区。
南堡凹陷成岩场及其对下第三系储层成岩格架的控制
李忠, 周海民, 丛良滋
1997, 15(S1): 114-119.
摘要:
成岩场分析对区域储层预测和评价具有快速、有效的指南作用。南堡凹陷(陆上部分)下第三系由于高柳断裂而分割成两个二级断块。断裂上升盘(高柳地区)具有二次埋藏和相应的二次无机—有机成岩过程,发育中深部(2700~3450m)异常高压,同时局部存在大气水明显的淡化改造;下降盘(北堡老爷庙)则以持续深埋藏为特征,具有存在深部(>3400m)热流体活动和异常高压囊的条件。本文据此讨论了成岩场及沉积物分异对下第三系储层成岩格架及成岩序列的控制机理,定量—半定量预测了断裂两盘成岩带埋藏深度的差异。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李琳, 任作伟, 侯振文
1997, 15(S1): 120-126.
摘要:
本文以沉积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及地震相井利用了多种储层预测新技术,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3500m以下深层的沉积演化史、沉积体系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深层储层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着重阐述了沙三段湖底扇砂体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深层储层即沙三段湖底扇砂体及沙二段扇三角洲砂体储集性能进行分析,预测有利相带,认为湖底扇中扇储层中辫状沟道和扇中前缘砂体储集性能最好。对于同样的深度,沙二扇三角前缘相砂体比沙三浊积岩砂体物性要好。
民和盆地窑街地区上侏罗统沉积相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
邵树勋
1997, 15(S1): 127-131.
摘要:
甘肃窑街地区在晚侏罗世时期发育了大量的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本文通过对上侏罗统沉积层序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相演化特征为由早期山前冲积扇相逐渐演变为晚期盆地腹内曲流河相,沉积区为山间内陆盆地河流环境,河流砂体极其发育,有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
不同沉积环境及成熟度干酪根的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王万春, 徐永昌, Manfred Schidlowski, Eckhard Faber, Wolfgang Stahl
1997, 15(S1): 132-137.
摘要:
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源岩类型有无相关性存在不同认识,此次研究表明,在陆相沉积条件下,腐泥型干酪根相对富集轻碳同位素12C(δ13C一般小于-28‰),腐殖型干酪根相对富集重碳同位素13C(δ13C一般大于-26‰)。热模拟实验表明,热演化过程对干酪根碳同位素不产生明显影响,但其H/C原子比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而减小。已有资料对干酪根氢同位素研究较少,本文研究表明,干酪根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沉积介质的盐度有关。笔作者将干酪根氢同位素组成δD=-130‰作为源岩沉积介质为淡水和咸水一半咸水的界限,前者小于-130‰,后者大小-130‰。
金湖凹陷阜宁组低熟烃源岩饱和烃组成及其生源探讨
胡国艺, 冉启贵, 王铁冠, 钟宁宁
1997, 15(S1): 138-141.
摘要: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色谱—质谱(GC-MS)和线性同位素质谱(GC-C-MS)分析技术对苏北盆地金湖凹陷下第三系阜宁组阜二段低熟烃源岩饱和烃组分及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甾烷类(特别是ααα(20R)-C29甾烷)在饱和烃中含量很高,正构烷烃呈三峰型分布,以nC22或nC20为主峰。最后根据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正构烷烃中低碳数(19)和中等碳数(nC19—nC23)正构烷烃可能主要来源于菌藻类,高碳数(>nC23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蜡质;甾烷类(包括高丰度C29甾烷)大部分可能主要由藻类贡献。
察尔汗盐湖碎屑沉积元素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刘兴起, 于升松, 邵明昱
1997, 15(S1): 142-146.
摘要:
利用6步连续化学提取法对察尔汗盐湖91-Ⅳ4孔23个碎屑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处理和分析,9种元素在6个不同地球化学相占比例表明(除Mn外):残渣部分>中等还原相、易还原相>碳酸岩相>可交换部分>有机质部分;各元素在地层垂向上的分布规律反映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气候条件。
内蒙古查干诺尔盐湖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孢粉植物群与古气候
江德昕, 魏俊超
1997, 15(S1): 147-151.
摘要:
本文基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查干诺尔盐湖83-CK1井岩芯样品孢粉分析结果,将孢粉谱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孢粉带;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植被发展和气候演变以及盐湖沉积形成环境等同题。83-CK1井沉积剖面年龄根据14C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18~15 ka BP)和全新世早期(10~5 ka BP)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为盐类矿床形成的预备阶段;晚更新世末期(15~10 ka BP)和全新世晚期(5 ka BP至现代)气候干燥寒冷,是内蒙古盐湖的主要成盐期。
兰州市大气沉降物和飘尘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通量及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分布特征
段毅, 彭林, 曹曼琳, 张存洁
1997, 15(S1): 152-156.
摘要:
本文研究了兰州市大气自然沉降物的有机质通量、自然沉降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以及自然沉降物和飘尘中脂肪酸分布特征,这些研究在兰州地区尚属首次。结果表明自然沉降物中有机质通量较高;自然沉降物和大气飘尘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产物,部分来自现代高等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兰州市大气污染源的了解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王新民, 宋春晖,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1997, 15(S1): 157-162.
摘要:
青海湖系第四纪以来形成的一个高原内陆断陷湖盆。湖盆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河湖共存期、全盛时期和萎缩时期四个阶段,目前处于萎缩期。沉积体系展布受气候、物源、河流、地形、构造演化和断裂系统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具有山间断陷近物源沉积的特点。沿盆地长轴方向,西部发育有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水下河、深湖相沉积体系;东部有风成堆积相、泻湖相。湖盆南北短轴方向,北岸较缓,形成山间河道、辫状河、洪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南岸较陡,形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冲积扇裙和水下扇沉积。滨浅湖地带,沿岸砂坝、沙嘴、砾石滩、沙滩、泥坪、沼泽、湖湾相当发育。与国内外其它湖泊相比,风成堆积、水下河流相和滨岸砂坝较为发育是其特点。本文是在野外考察、采样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青海湖的形成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湖泊环境、沉积作用和沉积相,以及湖盆的构造与沉积演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南沙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研究
周世新, 曾凡刚, 李原, 罗斌杰, 段毅, 宋之光
1997, 15(S1): 163-166.
摘要:
本文对南沙及其邻近海区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饱和烃组分GS-MS分析,检测出丰富的甾、萜烷。甾烷和五环三萜烷的相对丰度和构型特征表明,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经历了一定的演化,具有丰富的"地质型"甾萜烷,一些样品的成熟度参数反映出有机质演化已进入生油门槛。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原生有机质在特定的物化条件下(温度、压力和粘土矿物催化)演化形成,与石油烃污染和再造有机质并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