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欢迎关注“沉积之声”科普平台

欢迎关注“沉积之声”科普平台[J]. 沉积学报, 2021, 39(2): 515-515.
引用本文: 欢迎关注“沉积之声”科普平台[J]. 沉积学报, 2021, 39(2): 515-515.

欢迎关注“沉积之声”科普平台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0
  • HTML全文浏览量:  121
  • PDF下载量:  5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1-04-23

目录

    欢迎关注“沉积之声”科普平台

    English Abstract

    欢迎关注“沉积之声”科普平台[J]. 沉积学报, 2021, 39(2): 515-515.
    引用本文: 欢迎关注“沉积之声”科普平台[J]. 沉积学报, 2021, 39(2): 515-515.
    • 1 “沉积之声”定位与特点

      “沉积之声”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9年9月12日,以向地学爱好者和普通大众传播地学知识,方便同行之间进行快速交流与学习为宗旨,并提出了“爱科研、学知识、爱传播、讲科普”的口号,号召共同打造地质学,特别是沉积学的基础知识专题,用科普性的语言介绍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科技服务大众。

      “沉积之声”微信公众号具有典型的“元科普”特点,撰稿作者均为科研一线的老师和研究生。科普对象为具备一定地学知识的科学爱好者。科普内容主要聚焦在重要科学发现及其背后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理论。所采用的科普语言要求通俗、风趣、简洁、优美、准确,可采用基础地学课程的专业术语+知识box。其基本功能包括发布科学新闻和传播科学知识等。

      2 “沉积之声”栏目

      (1) 科研快讯:由原文作者本人或他人撰写,对近期已发表或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介绍。涵盖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注重对创新方法的阐释,对核心证据和潜在科学意义的讲解;

      (2) 学术争鸣:主要介绍有关沉积或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与争鸣,包括对实验技术手段的批判、对地质假说的质疑等。或围绕沉积学未来发展、当前困境和学科定位等主题;

      (3) 沉积故事:结合前沿学术动态,深入浅出地讲述某个学科方向的研究进展、前景及实例等;

      (4) 论文重读:沉积学领域内的经典学术论文,对于促进某研究方向的发展、开创新的研究方向、揭示重大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经典论文值得大家反复精读,互相学习与启发。

      (5) 沉积图片:沉积学者们在野外工作中的地质现象照片或野外特别经历作等。

      (6) 会讯:沉积学相关的会讯、培训课程等信息。

      (7) 其他。公众号对《10 000个科学难题•地学科学卷》中的部分相关文章进行了重新配图后转载。2020年初,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发布了地球科学十年战略规划,编辑部特邀相关人员对规划中凝练的12个科学优先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专业翻译并连载,以使广大用户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以上栏目的推出,希望将“沉积之声”微信公众号打造成地质学尤其是沉积学科研工作者交流的平台,传播地学知识、服务大众的平台。通过报道最新科研成果,讲述地质故事,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地球科学素养”的目的。

      3 《沉积之声》组织结构

      主编

      胡修棉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共同主编(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吉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陈 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崔 莹 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美国)

      龚承林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侯明才 成都理工大学

      姜 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马素萍 《沉积学报》编辑部

      王建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文华国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杨江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编辑部

      祝上 赖文 薛伟伟 李宇琦

      联系我们

      QQ 3061644755

      E-mail Chenjizhisheng@126.com

      扫码关注

      (沉积之声编辑部祝上 撰稿)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