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剑, 崔晓庄, 王伟, 姚卫华, 杜秋定, 沈利军, 陈风霖.
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从哥伦比亚到冈瓦纳
. 沉积学报,
2024, 42(6): 1849-18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01
|
[2] |
李军勇, 王孝磊, 谷志东, 黄煜, 王国光.
华南新元古代多地体汇聚—拼贴与资源效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6): 1876-18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89
|
[3] |
.
“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4, 42(6): 1-4.
|
[4] |
王兆夺, 黄春长, 周亚利, 陈莹璐, 尚瑞清, 查小春, 庞奖励.
淮河支流汝河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序列粒度指示的地表过程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268-12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0
|
[5] |
汪子祺, 田洋, 金巍, 邓新, 王晶, 童喜润, 柳潇.
大别地区构造和地壳演化—来自河流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的制约【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41
|
[6] |
刘龙宇, 崔晓庄, 陈风霖, 龙训荣, 马志鑫, 孙志明.
川西金口河新元古代辉绿岩的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11
|
[7] |
郭露, 钟怡江, 张述鹏, 刘磊, 董翼昕, 王志伟, 王春连.
克拉通内裂陷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及其资源效应以中上扬子过渡带震旦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42(6): 2119-21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09
|
[8] |
白鑫, 查小春,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张玉柱, 王娜, 韩宜欣.
若尔盖盆地玛曲段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和地表过程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0
|
[9] |
张荣虎, 张惠良, 周晨光, 沈扬, 寿建峰, 王波.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储层构造挤压及火山热液改造效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01-911.
|
[10] |
李美俊.
新元古代”雪球”假说与生命演化的环境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07-112.
|
[11] |
章典, Mervyn Peart, 师长兴, 张英俊, 朱安, 程星.
喀斯特地区瀑布效应产生的自然水软化过程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88-294.
|
[12] |
王多云, 郑希民, 李凤杰.
含油气区岩相古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33-136.
|
[13] |
陈满荣, 俞立中, 韩晓非.
环境磁学样品干燥过程中的磁性效应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30-636.
|
[14] |
吉磊.
赣西南早古生代砂岩的化学成分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3): 25-30.
|
[15] |
夏邦栋, 刘洪磊, 方中, 吕洪波.
龙潭群沉积与扬子板块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格局
. 沉积学报,
1992, 10(4): 23-34.
|
[16] |
冯增昭.
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学方法论
. 沉积学报,
1992, 10(3): 70-77.
|
[17] |
和政军.
辽宁锦西地区中元古代-中生代砂岩构造背景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2): 21-28.
|
[18] |
王清晨.
秦岭复理石的古地理与板块运动
. 沉积学报,
1987, 5(3): 180-180.
|
[19] |
孙枢, 范德廉, 陈海泓, 王清晨.
中国地台区张裂盆地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3): 6-18.
|
[20] |
曾明果.
评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
. 沉积学报,
1986, 4(3): 6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