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凯, 马江波, 成战刚, 方泽鑫, 杨永祯, 郭岭.
滇东会泽地区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7
|
| [2] |
沈均均, 杨丽亚, 王玉满, 李辉, 王鹏万, 周林, 刘计勇, 孟江辉.
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页岩沉积古环境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56
|
| [3] |
符芳亮, 潘松圻, 张国生, 赵正福, 王伟, 沈雅婷, 荆振华.
黑色页岩中的黄铁矿形态特征组合及古环境意义——以四川盆地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DOI: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3
|
| [4] |
闵华军, 张廷山, 李季林, 祝海华, 赵少泽.
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以上扬子西南缘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1
|
| [5] |
王泽唐, 王超勇, 董再田, 朱昱璇.
四川盆地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碳硫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构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36
|
| [6] |
李娟, 陈雷, 胡月, 计玉冰, 卢畅, 董建华, 谭秀成, 杨莉, 杨琳, 陈鑫.
滇黔北昭通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8
|
| [7] |
符芳亮, 潘松圻, 张国生, 赵正福, 王伟, 沈雅婷, 荆振华.
黑色页岩中的黄铁矿形态特征组合及古环境意义——以四川盆地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3
|
| [8] |
刘喜停, 李安春, 马志鑫, 董江, 张凯棣, 徐方建, 王厚杰.
沉积过程对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的约束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3
|
| [9] |
马福军, 吴媛欣, 刘松, 孙柏年, 闫德飞, 张凤太, 王秋军.
广西宁明组植物化石中黄铁矿及其沉积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6
|
| [10] |
张廷山, 杜翔, 杨巍, 陈晓慧.
米仓山前缘早志留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触发机制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5
|
| [11] |
潘文, 禚喜准, 陈骁帅, 杨胜堂, 赵爽.
黔东北黑色泥岩盆地含锰岩系的铁锰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6
|
| [12] |
肖传桃.
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物相及其分区
. 沉积学报,
|
| [13] |
刘春莲.
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黑色页岩中黄铁矿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
| [14] |
颜佳新.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
| [15] |
杨瑞东, 毛家仁, 张位华, 姜立君, 高慧.
贵州早寒武世早期黑色页岩中生物化石保存及生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
| [16] |
刘文均, 伊海生, 温春齐.
城步铺头黄铁矿床再研究
. 沉积学报,
|
| [17] |
李儒峰, 刘本培, 赵澄林.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
| [18] |
张廷山, 兰光志, 陈晓慧, 俞剑华, 边立曾.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 沉积学报,
|
| [19] |
方一亭, 边立曾, 俞剑华, 冯洪真.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板块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
| [20] |
张廷山, 侯方浩, 高卫东, 兰光志.
川西北地区早志留世风暴岩及其环境与古生态意义
. 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