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传勇, 高达, 胡明毅, 谢武仁, 戴逸晨, 赵玉茹.
基于FMI相分析的岩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以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3
|
| [2]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 [3] |
谷一凡, 王岩松, 周刚, 武鲁亚, 蒋裕强, 王海军.
川中灯影组古岩溶储层成岩序列及成储—成藏效应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8
|
| [4] |
罗青云, 王剑, 杜秋定, 王铜山, 付修根, 周刚, 李秋芬, 韦恒叶, 沈利军, 和源, 王永生.
川北地区灯影组四段白云岩成岩演化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9
|
| [5] |
李强强, 王喜鑫, 许月明, 薛婷, 李少华, 严春景.
湖平面变化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控制-来自数字露头的启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5
|
| [6] |
赵坤, 满玲, 贺然, 李松倬, 祝圣贤, 郎咸国.
川东北地区晚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3
|
| [7] |
李安鹏, 高达, 胡明毅, 赵玉茹, 朱传勇, 戴逸晨.
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模式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6
|
| [8] |
张云峰, 唐雨,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6
|
| [9] |
宋泽章, 柳广弟, 罗冰, 曾庆才, 田兴旺, 戴鑫, 姜仁, 王云龙, 李强, 赵珺仪, 阿比德·阿不拉null, 臧建鹏.
深层、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固态沥青测井评价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7
|
| [10] |
杨瑞青, 杨风丽, 周晓峰, 周志.
汉南—川东北灯影组古地理演化:晚震旦世扬子西北缘拉张背景的沉积学证据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6
|
| [11] |
金民东, 谭秀成, 李毕松, 朱祥, 曾伟, 连承波.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8
|
| [12] |
林孝先, 彭军, 侯中健, 韩浩东, 李旭杰, 马春疆.
四川汉源-峨边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藻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8
|
| [13] |
印森林, 陈恭洋, 刘兆良, 冯伟, 刘岩.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字露头表征技术
. 沉积学报,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9
|
| [14] |
牟传龙, 王秀平, 梁薇, 王远翀, 门欣.
上扬子区灯影组白云岩葡萄体特征及成因初探——以南江杨坝地区灯影组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4
|
| [15] |
.
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
. 沉积学报,
|
| [16] |
方少仙, 侯方浩, 董兆雄.
上震旦统灯影组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
. 沉积学报,
|
| [17] |
应凤祥, 杨式升, 张敏, 李豫喜, 周宏燕.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储层孔隙结构
. 沉积学报,
|
| [18] |
向芳, 陈洪德, 张锦泉.
资阳地区震旦系古岩溶作用及其特征讨论
. 沉积学报,
|
| [19]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侯方浩, 黄继祥.
四川资阳地区灯影组滩相沉积及储集性研究
. 沉积学报,
|
| [20] |
刘德汉, 肖贤明, 申家贵.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 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