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焦养泉,陈安平,杨琴. 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规律探讨[J].铀矿地质,2005,(1):8-15.

2 张抗. 鄂尔多斯断块构造和资源[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 李思田. 含能源盆地沉积体系[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32-45.

4 王双明. 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333.

5 程守田,黄焱球,付雪洪. 早中侏罗世大鄂尔多斯古地理重建与内陆坳陷的发育演化[J].沉积学报,1997,(04):43-49.

6 张泓,李恒堂,熊存卫. 中国西北侏罗纪含煤地层与聚煤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91-93.

7 王仁农,李桂春. 中国含煤盆地演化和聚煤规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49.

8 杨俊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46.

9 吴仁贵,陈安平,余达淦. 沉积体系分析与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讨论--以鄂尔多斯中新生代盆地东胜地区为例[J].铀矿地质,2003,(2):94-99.

10 李思田,程守田,杨士恭.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22-137,163-174.

11 程守田,黄焱球. 加强含煤岩系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研究-煤田地质工作拓宽领域之一[J].中国煤田地质,1994,(02):35-39.

12 黄焱球,程守田. 东胜煤系砂岩型高岭土的富集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03):13-16.

13 黄焱球,程守田,付雪洪. 东胜煤系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06):10-13.

14 陈戴生,李胜祥,蔡煜琦.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J].沉积学报,2003,(01):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