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宇翔, 宋金民, 刘树根, 杨迪, 李智武, 金鑫, 范建平, 王佳蕊.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3): 661-6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2
|
[2] |
黄迟强, 陈世悦, 赫庆庆, 李强, 马培领, 韩长伟, 陈湘飞, 刘军.
山东杨庄地区寒武系风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73-10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2
|
[3] |
蔡全升, 陈孝红, 周鹏, 危凯, 李炎桂.
峡东地区震旦纪最早期风暴沉积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82-1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3
|
[4] |
白莹, 罗平, 刘伟, 曹颖辉, 徐兆辉, 王珊, 龚骥遥.
塔西北下寒武统风暴活动特征及其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65-5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6
|
[5] |
马帅, 陈世悦, 汪峰, 邵鹏程, 王志金.
欧龙布鲁克地块古生代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35-4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4
|
[6] |
白志强, 刘树根, 宋金民, 彭瀚霖, 林彤, 柳存喜.
米仓山南缘中志留统罗惹坪组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26-2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2
|
[7] |
林彤,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白志强, 彭瀚霖.
川北南江地区下三叠统飞一段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99-90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6
|
[8] |
冯荣昌, 吴因业, 杨光, 杨家静, 刘敏, 张天舒, 岳婷.
川中大安寨段风暴沉积特征及分布模式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09-91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7
|
[9] |
.
基于驻波理论解释丘状交错层理——以徐州地区贾园组风暴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08-1013.
|
[10] |
施振生.
塔里木盆地志留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01-408.
|
[11] |
范代读, 李从先, 蔡进功, 邓兵, 罗璋.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晚期沉积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47-254.
|
[12] |
王平在, 王俊玲.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28-233.
|
[13] |
S.G.Pemberton, 周志澄, J.Mac Eacher.
风暴沉积的遗迹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4): 489-494.
|
[14] |
高振中, 何幼斌, 张兴阳, 翟永红, 胡云扬, 杨海军, 李新生, 李勇.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内波、内潮汐沉积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00-407.
|
[15] |
高山林, 陈海泓, 窦伟坦, 邵东波, 蔺宏斌.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湖泊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58-762.
|
[16] |
林畅松, 解习农, 张燕梅, 刘景彦.
二维沉积层序计算机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2): 68-73.
|
[17] |
李儒峰, 刘本培, 赵澄林.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23-28.
|
[18] |
李祥辉, 王成善, 曾允孚, 刘志飞.
藏南聂拉木亚来地区早石炭世纳兴组沉积层序及深切谷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6.
|
[19] |
王翔, 张维吉.
陕西蓝田丹凤群上段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91, 9(3): 74-79.
|
[20] |
吴贤涛, 胡斌, 王观忠, 张国成.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浅海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4):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