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耿海波 黄建新 乔海明 张复新

耿海波, 黄建新, 乔海明, 张复新.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6-630.
引用本文: 耿海波, 黄建新, 乔海明, 张复新.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6-630.
GENG Hai-bo, HUANG Jian-xin, QIAO Hai-ming, ZHANG Fu-xin. Main MicrobeGroup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Xinjiang and Their Metallogenic Significan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26-630.
Citation: GENG Hai-bo, HUANG Jian-xin, QIAO Hai-ming, ZHANG Fu-xin. Main MicrobeGroup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Xinjiang and Their Metallogenic Significan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26-630.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基金项目: 973项目2003CB214603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耿海波,男,197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应用微生物学。

  • 中图分类号: P619.14

Main MicrobeGroup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Xinjiang and Their Metallogenic Significance

  • 摘要: 在国内首次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十红滩铀矿不同氧化程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不同,氧化—还原过渡带微生物的活动很活跃,存在大量的好氧和厌氧细菌,矿石带细菌种类较单一,以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为主。同时结合主要微生物类群对其参与铀的成矿和改变成矿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1] 1 闵茂中,王汝成,边立曾.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生物成矿作用[J].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2003,(02):164-168.

    2 阎葆瑞,张锡根. 微生物成矿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70.

    3 Lovley D R,Phillips E J P,Gorby Y A. Microbial reduction of uranium[J].NATURE,1991.414-416.

    4 陈戴生,李胜祥,蔡煜琦.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J].沉积学报,2003,(01):113-117.

    5 陈绍铭,郑福寿. 水生微生物实验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87-239.

    6 郑士民,颜望明,钱新民. 自养微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87-189.

    7 张子敏,马汉峰,蔡根庆. 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层间氧化带分带性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4,(01):5-8.

    8 赵瑞全,秦明宽,王正邦. 微生物和有机质在512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J].铀矿地质,1998,(06):338-343.

    9 周德庆. 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8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4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1-18
  • 修回日期:  2005-03-14
  • 刊出日期:  2005-12-10

目录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基金项目:  973项目2003CB214603资助
      作者简介:

      耿海波,男,197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应用微生物学。

    • 中图分类号: P619.14

    摘要: 在国内首次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十红滩铀矿不同氧化程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不同,氧化—还原过渡带微生物的活动很活跃,存在大量的好氧和厌氧细菌,矿石带细菌种类较单一,以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为主。同时结合主要微生物类群对其参与铀的成矿和改变成矿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English Abstract

    耿海波, 黄建新, 乔海明, 张复新.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6-630.
    引用本文: 耿海波, 黄建新, 乔海明, 张复新.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6-630.
    GENG Hai-bo, HUANG Jian-xin, QIAO Hai-ming, ZHANG Fu-xin. Main MicrobeGroup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Xinjiang and Their Metallogenic Significan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26-630.
    Citation: GENG Hai-bo, HUANG Jian-xin, QIAO Hai-ming, ZHANG Fu-xin. Main MicrobeGroup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Xinjiang and Their Metallogenic Significan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26-630.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