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琰, 夏晓敏, 赵健, 崔俊, 乔柏瀚, 赵东升, 高红灿, 王义, 谭莉.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近系藻灰岩沉积特征及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23-13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6
|
[2] |
金鑫, 宋金民, 刘树根, 孙玮, 丁一, 邓双林, 许智雄, 徐宏远, 李立基, 李章畅, 郎悦竹, 冯梦媛, 谢国梁.
西昌盆地新基姑地区大箐组风暴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08-9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4
|
[3] |
蔡全升, 陈孝红, 周鹏, 危凯, 李炎桂.
峡东地区震旦纪最早期风暴沉积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82-1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3
|
[4] |
杨永恒, 孙国强, 王晔桐, 朱文军, 秦彩虹, 管斌.
柴达木盆地北缘平台地区路乐河组沉积环境与成岩流体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58-126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8
|
[5] |
马帅, 陈世悦, 汪峰, 邵鹏程, 王志金.
欧龙布鲁克地块古生代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35-4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4
|
[6] |
刘鹏.
渤南洼陷古近系早期成藏作用再认识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73-1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7
|
[7] |
王鹏万, 斯春松, 张润合, 李娴静, 马立桥, 黄羚, 徐云俊, 鲁慧丽.
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11-81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1
|
[8] |
林彤,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白志强, 彭瀚霖.
川北南江地区下三叠统飞一段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99-90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6
|
[9] |
杜锦霞.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85-3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8
|
[10] |
时文革, 巩恩普, 褚亦功, 张永利, 姚玉增, 王铁晖, 马伟, 赵纯福.
新疆拜城新近系含铜岩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74-10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2
|
[11] |
李俊武, 代廷勇, 李凤杰, 杨承锦, 杨豫川.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49-6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3
|
[12] |
.
莺歌海盆地东北部邻区7条主要入海河流重砂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28-237.
|
[13] |
.
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新近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盆山构造演化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1): 68-77.
|
[14] |
.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72-682.
|
[15] |
傅强.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86-192.
|
[16] |
吕宝凤.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52-558.
|
[17] |
康 晏.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脂肪酸生标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50-460.
|
[18] |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9-736.
|
[19] |
蒋宏忱, 于炳松, 王黎栋, 穆剑, 刘忠宝.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91-397.
|
[20] |
徐雁前, 刘生梅, 段毅.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长链脂肪酸乙酯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 沉积学报,
1994, 12(3): 99-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