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莹, 陈少平, 刘志峰, 杨东升, 耿名扬, 吴斌.
沉积环境对渤海金西A洼烃源岩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90-9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7
|
[2]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3] |
朱扬明, 李颖, 郝芳, 邹华耀, 郭旭升.
四川盆地海、陆相烃源岩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54-12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6
|
[4] |
牛杏, 杨香华, 李丹, 常吟善, 胡孝林, 许晓明.
North Carnarvon盆地三叠系沉积格局转换与烃源岩发育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88-1200.
|
[5] |
.
湘鄂西寒武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122-1132.
|
[6] |
王作栋.
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微生物降解的生标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44-1249.
|
[7] |
杨少勇.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两类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的 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88-696.
|
[8] |
.
合肥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历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68-177.
|
[9] |
范 明.
松潘阿坝地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40-445.
|
[10] |
曾庆辉.
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13-122.
|
[11] |
郭泽清, 钟建华, 刘卫红, 杨树锋, 陈汉林.
应用EASY% R_o法模拟柴达木盆地西部烃源岩成熟史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54-160.
|
[12] |
柳广弟, 高岗, 王晖.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2-485.
|
[13] |
姚素平, 张景荣, 王可仁, 栾琴.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91-300.
|
[14] |
张文正, 昝川莉.
烃源岩残留沥青中正构烷烃分子的碳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12-215.
|
[15] |
李佩珍, 张学军, 黄蓉, 陆现彩.
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描述及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69-172.
|
[16] |
叶健骝.
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管理系统-FOX SEDBA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86-90.
|
[17] |
陈道秀, 林洪枝, 杨展飞.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73-178.
|
[18] |
唐世荣, 王东安, 李任伟.
湘川地区震旦-寒武系硅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4-58.
|
[19] |
肖贤明, 吴治君, 刘德汉, 申家贵, 贾蓉芬, 赵林.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12-119.
|
[20]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沥青反射率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8-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