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坤, 满玲, 贺然, 李松倬, 祝圣贤, 郎咸国.
川东北地区晚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83-1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3
|
[2] |
赵思凡, 顾尚义, 沈洪娟, 吴忠银, 冯永.
华南地区南沱冰期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140-115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5
|
[3] |
占王忠, 谭富文.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与烃源岩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76-88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3
|
[4] |
李百强, 王起琮, 张小莉, 魏巍.
白云岩成岩相与地球化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3): 608-6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8
|
[5] |
尤东华, 韩俊, 胡文瑄, 陈强路, 曹自成, 席斌斌, 鲁子野.
塔里木盆地顺南501井鹰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206-121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2
|
[6] |
陈文彬, 付修根, 谭富文, 曾胜强, 冯兴雷, 宋春彦, 王东.
羌塘盆地二叠系白云岩油苗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11-6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8
|
[7] |
.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结构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38-549.
|
[8] |
陈文彬.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29-536.
|
[9]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10] |
李 红.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初探
. 沉积学报,
2007, 25(1): 75-81.
|
[11] |
李 军.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89-596.
|
[12] |
张沛, 郑建平, 张瑞生, 余淳梅.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奥陶系——侏罗系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740-746.
|
[13] |
于炳松, 陈建强, 李兴武, 林畅松.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9-66.
|
[14] |
解启来, 陈多福, 漆亮, 陈先沛.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期后变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27-633.
|
[15] |
梁华英, 王秀璋, 程景平.
粤北大沟谷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15-420.
|
[16]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黄继祥, 侯方浩.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9-554.
|
[17] |
张晓宝.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中二叠流芦草沟组黑色页岩中白云岩夹层的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33-140.
|
[18] |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和古生代白云岩成因及其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2): 43-50.
|
[19] |
雷怀彦, 朱莲芳.
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2): 69-78.
|
[20]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