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文俊, 林舒敏, 柯行, 张敏.
煤系烃源岩中四种类型高丰度重排藿烷组成特征及成因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8
|
[2] |
敖添, 王作栋, 张婷, 李晓斌, 王文军, 马冬晨, 贾星亮, 王丹.
塔河油田原油三环萜烷异常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202-12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3
|
[3] |
罗雨婷, 张敏.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原油高碳数三环萜烷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569-5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1
|
[4] |
李友川, 李宏义, 兰蕾.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16-6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5
|
[5] |
朱扬明, 郝芳, 邹华耀, 李平平, 胡东风.
川北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重排藿烷组成变化与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137-11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8
|
[6] |
张敏, 李谨, 陈菊林.
热力作用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作用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33-10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3
|
[7] |
包建平, 王志峰, 朱翠山, 汪立群, 陈琰, 周飞.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一类新的原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829-8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4
|
[8] |
程熊, 侯读杰, 徐长贵, 王飞龙.
庙西凹陷严重生物降解原油序列中三环萜烷的异常分布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93-20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9
|
[9] |
陈中红.
东营凹陷古近系升藿烷生物标志物参数分布及演变规律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73-183.
|
[10] |
杨少勇.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两类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的 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88-696.
|
[11] |
房嬛.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源岩和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饱和烃馏分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91-895.
|
[12] |
陈文彬.
北羌塘盆地布曲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5): 808-814.
|
[13] |
南青云.
塔河油田原油甾藿烷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再认识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94-299.
|
[14] |
杜振川, 魏魁生.
南海北部湾盆地北部凹陷涠洲组层序地层格架及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63-568.
|
[15] |
史继扬, 向明菊, 周友平.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10-313,318.
|
[16] |
张枝焕, 杨藩, 李东明, 方朝亮.
中国新生界咸水湖相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19-123,131.
|
[17] |
朱扬明, 张春明, 张敏, 梅博文, 金迪威, 肖乾华.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对重排甾烷形成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03-108.
|
[18] |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S1): 44-51.
|
[19] |
傅家谟, 盛国英.
中国陆相原油的成因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8.
|
[20] |
史继扬, 向明菊, 洪紫青, 林树基, 周启永.
五环三萜烷的物源和演化
. 沉积学报,
1991, 9(S1): 2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