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宏坤, 万世明, 刘喜停.
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172-118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8
|
[2] |
董大忠, 邱振, 张磊夫, 李树新, 张琴, 李星涛, 张素荣, 刘翰林, 王玉满.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沉积研究进展与页岩气新发现
. 沉积学报,
2021, 39(1): 29-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02
|
[3] |
李泉泉, 鲍志东, 肖毓祥, 陈建阳, 李忠诚, 王振军, 刘敏昭, 李卓伦, 许西挺, 操凡.
混合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53-1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40
|
[4] |
卢斌, 邱振, 周川闽, 董大忠, 梁萍萍.
泥页岩沉积物理模拟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 沉积学报,
2021, 39(4): 781-7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6
|
[5] |
李华, 何幼斌.
等深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28-2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3
|
[6] |
王振, 邱思静, 陈一凡, 程璐, 吕红华, 郑祥民.
新疆柴窝堡盆地南缘晚新生代陆源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3): 516-52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0
|
[7] |
朱如凯, 邹才能, 袁选俊, 吴松涛, 崔景伟, 王岚, 林森虎, 苏玲, 罗忠.
中国能源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思考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04-101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2
|
[8] |
邵龙义, 王学天, 鲁静, 王东东, 侯海海.
再论中国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16-10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3
|
[9] |
张慧芳, 吴欣松, 王斌, 段云江, 屈洋, 陈德飞.
陆相湖盆沉积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63-47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4
|
[10] |
孙福宁, 杨仁超, 李冬月.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52-4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3
|
[11] |
王尹, 李祥辉, 周勇, 刘玲.
南雄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陆源沉积组份变化的古气候指示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16-1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2
|
[12] |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物源分析及母岩类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30-439.
|
[13] |
高抒.
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原理与应用条件
. 沉积学报,
2009, 27(5): 826-836.
|
[14] |
郭福生.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36-141.
|
[15] |
邵磊, 李文厚, 袁明生.
吐鲁番—哈密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35-442.
|
[16] |
刘少峰, 柯爱蓉, 吴丽云, 黄思骥.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56-160.
|
[17] |
晋慧娟, 李育慈.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深海陆源碎屑沉积序列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11.
|
[18] |
曹耀华, 赖志云, 刘怀波, 张昌民.
沉积模拟实验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沉积学报,
1990, 8(1): 143-147.
|
[19] |
栾绍堃.
关于“杂基”在陆源碎屑沉积岩中的命名问题
. 沉积学报,
1985, 3(3): 125-129.
|
[20] |
孙枢, 李继亮.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
. 沉积学报,
1984, 2(4):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