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J]. 沉积学报, 2013, 31(2): 331-339.
引用本文: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J]. 沉积学报, 2013, 31(2): 331-339.
Color Reflectance Record of the Yangtze River Mud Area Sediments during the Past 100 y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3, 31(2): 331-339.
Citation: Color Reflectance Record of the Yangtze River Mud Area Sediments during the Past 100 y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3, 31(2): 331-339.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534.63+2

Color Reflectance Record of the Yangtze River Mud Area Sediments during the Past 100 y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tion

  • 摘要: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按照1 cm间隔测量了长江口泥质区ZM11孔沉积物的光谱特征,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获取的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反射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对环境和气候的指示意义。因子分析提取了F1和F2两个主因子,通过与测试所得到的亮度(L)、红度(a*分量)、黄度(b*分量)等颜色反射率特征值对比,发现F1与亮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F2与黄量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其中前者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的有效替代性指标,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增大,沉积物亮度值变大,反之亦然。结合210Pb沉积速率数据,ZM11孔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标记录的近百年来发生的数次东亚夏季风增强期大致出现在1887、1897、1904、1915、1936、1945、1953、1965、1977、1987、1992年,该结果得到了近年来温度和降雨量实测记录的验证。东亚季风的这种强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功率谱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明显的28 a和2 a周期,结合历史资料,推断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另外还可能受到大尺度气候波动的影响。
  • [1] 沈星, 褚忠信, 王玥铭, 李应坤, 苗安洋, 梁玉蕾.  北黄海西部与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敏感粒级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24-13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3
    [2] 杨云平, 李义天, 孙昭华, 邓金运.  长江口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变化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63-872.
    [3] 刘升发.  近2 ka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高分辨率的生物硅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21-327.
    [4] 王永红.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沉积物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11-516.
    [5] 刘红.  波流共同作用下潮滩剖面沉积物和地貌分异规律——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33-843.
    [6] 齐红艳.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20-827.
    [7] 刘 红.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45-455.
    [8] 段凌云, 王张华, 李茂田, 潘建明, 陈中原, Yishiki Saito, Yutaka kanai.  长江口沉积物210Pb分布及沉积环境解释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14-522.
    [9] 谢小平, 王兆印, 沈焕庭.  长江口九段沙现代潮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66-573.
    [10] 韩晓非, 张卫国, 陈满荣, 俞立中.  长江口潮滩植物对沉积物铁的地球化学循环及磁性特征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95-49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69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69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3-04-10

目录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

    • 中图分类号:  P534.63+2

    摘要: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按照1 cm间隔测量了长江口泥质区ZM11孔沉积物的光谱特征,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获取的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反射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对环境和气候的指示意义。因子分析提取了F1和F2两个主因子,通过与测试所得到的亮度(L)、红度(a*分量)、黄度(b*分量)等颜色反射率特征值对比,发现F1与亮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F2与黄量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其中前者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的有效替代性指标,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增大,沉积物亮度值变大,反之亦然。结合210Pb沉积速率数据,ZM11孔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标记录的近百年来发生的数次东亚夏季风增强期大致出现在1887、1897、1904、1915、1936、1945、1953、1965、1977、1987、1992年,该结果得到了近年来温度和降雨量实测记录的验证。东亚季风的这种强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功率谱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明显的28 a和2 a周期,结合历史资料,推断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另外还可能受到大尺度气候波动的影响。

    English Abstract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J]. 沉积学报, 2013, 31(2): 331-339.
    引用本文: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J]. 沉积学报, 2013, 31(2): 331-339.
    Color Reflectance Record of the Yangtze River Mud Area Sediments during the Past 100 y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3, 31(2): 331-339.
    Citation: Color Reflectance Record of the Yangtze River Mud Area Sediments during the Past 100 y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3, 31(2): 331-33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