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臧贻萍, 王钦贤, 贾子策, 陈多福.
台湾地区古冷泉碳酸盐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3
|
[2] |
宋磊, 王淑萍, 孙沛沛, 盛凯.
济阳坳陷大王庄地区石炭系太原组煤系地层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8
|
[3] |
姚泾利, 石小虎, 杨伟伟, 张雷, 解丽琴, 安文宏, 王慧玲, 张仁燕.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83-15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4
|
[4]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5] |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89-7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3
|
[6] |
宋慧波, 郭瑞睿, 王保玉, 胡斌.
华北下二叠统太原组Zoophycos潜穴中碳酸盐岩微形体的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5): 797-808.
|
[7] |
.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65-979.
|
[8] |
王 锋.
阿曼Daleel油田下白垩统Shuaiba组上段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92-200.
|
[9] |
齐永安.
豫西济源地区中三叠世油房庄组遗迹组构及其环境解释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72-379.
|
[10] |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苏皖辽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的沉积岩相与环境约束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9-59.
|
[11] |
李春峰, 张雄华, 蔡雄飞.
赣西北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1-48.
|
[12] |
李双应, 岳书仓.
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
. 沉积学报,
2002, 20(1): 7-12.
|
[13] |
贾炳文, 谷东起.
晋中冀西太原组中段火山事件层岩矿地化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85-91.
|
[14] |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
[15] |
邱艳生.
山西襄汾奥陶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67-72.
|
[16]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7] |
许凤仪.
西成铅锌矿田西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1): 81-86.
|
[18]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
[19] |
贾炳文, 王平泽.
山西省沁水煤田平昔矿区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2): 71-77.
|
[20] |
吴贤涛, 胡斌, 王观忠, 张国成.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浅海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4):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