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年涛, 杨金川, 姜在兴, 贾光华, 闫晓倩, 孟嘉轶, 吕江锋.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红层沉积再认识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50-1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6
|
[2] |
庞小军, 王清斌, 冯冲, 赵梦, 刘占博.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缘沙河街组优质储层差异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1, 39(3): 751-7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2
|
[3] |
王淑萍, 王铸坤,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69-10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7
|
[4] |
宋明水, 向奎, 张宇, 蔡攀, 刘建磊, 杨仁超.
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40-75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8
|
[5] |
陈杰, 刘传虎, 谭明友, 魏红梅, 李阳, 廖晨, 杨仁超.
进积型三角洲交汇区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87-119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6
|
[6] |
李超, 朱筱敏, 朱世发, 耿名扬, 毕玉泉, 束青林, 徐福刚.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下段泥页岩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95-80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8
|
[7] |
陈大友, 朱玉双, 夏勇, 何磊, 何鎏, 艾庆琳, 薛云龙.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17-12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4
|
[8] |
吴贤涛, 张国成.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边缘海—浅海相识别与油气储层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64-37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6
|
[9] |
张顺存, 蒋欢, 张磊, 李鹏, 邹妞妞, 鲁新川, 史基安.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优质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71-1180.
|
[10] |
苏奥, 陈红汉, 曹来圣, 李成海, 雷明珠, 赵玉涛.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9-956.
|
[11] |
.
济阳坳陷陡坡带沙河街组砂砾岩体储层质量差异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94-1104.
|
[12]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13] |
邱桂强.
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特征与储集差异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15-922.
|
[14] |
邱隆伟.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02-209.
|
[15] |
李凤杰, 王多云, 宋广寿,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陕甘宁盆地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73-78.
|
[16] |
朱光有, 金强.
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06-512.
|
[17] |
孙玉善, 杨帆.
再论东河砂岩孔隙成因──以塔中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99-705.
|
[18] |
刘传联.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及其古湖泊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09-114.
|
[19] |
吴元燕, 刘震, 王伟华, 费安玮, 刘洛夫.
歧北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67-175.
|
[20] |
李成凤, 肖继风.
用微量元素研究胜利油田东营盆地沙河街组的古盐度
. 沉积学报,
1988, 6(4): 10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