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琰, 夏晓敏, 赵健, 崔俊, 乔柏瀚, 赵东升, 高红灿, 王义, 谭莉.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近系藻灰岩沉积特征及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23-13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6
|
[2] |
杨永恒, 孙国强, 王晔桐, 朱文军, 秦彩虹, 管斌.
柴达木盆地北缘平台地区路乐河组沉积环境与成岩流体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58-126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8
|
[3] |
顾志翔, 何幼斌, 彭勇民, 罗进雄, 刘小帆, 张锦, 聂鸿宇.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膏盐岩“多潟湖”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34-8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8
|
[4] |
郭佳佳, 孙国强, 门宏建, 朱文军, 马进业, 朱军, 管斌, 史基安.
柴北缘腹部深层异常高孔—渗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77-78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2
|
[5] |
王凯, 关平, 邓世彪, 刘沛显, 金亦秋.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微生物礁储集性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86-3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7
|
[6] |
.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膏盐岩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26-137.
|
[7] |
.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72-682.
|
[8] |
刘得文.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N12、N2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57-666.
|
[9] |
何国源.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的油气充注成藏途径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69-776.
|
[10] |
江同文.
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特低渗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49-953.
|
[11] |
黄继新, 彭仕宓, 黄述旺, 肖昆.
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参数应力敏感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0-625.
|
[12] |
马达德, 寿建峰, 胡勇, 王少依, 徐宁.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89-595.
|
[13] |
张敏, 尹成明, 陈琰.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43-149.
|
[14] |
赵贤正, 陈子炓, 陈洪德, 寿建峰, 施泽进.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蓝细菌)灰岩储层成因类型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16-224.
|
[15] |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9-736.
|
[16] |
孙岩, 沈安江, 徐洋, 林年添.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藻丘灰岩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1): 61-69.
|
[17] |
沈安江, 朱国华, 寿建峰, 徐洋.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E31、N1、N21碎屑岩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1): 71-78.
|
[18] |
金强, 查明, 赵磊.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25-129,135.
|
[19] |
陈洪德, 覃建雄, 田景春, 彭军, 侯中健.
右江盆地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15-220.
|
[20] |
于会娟, 妥进才, 刘洛夫, 陈践发, 赵磊.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33-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