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默雷, 陈建平.
由层序地层学角度分析大塘坡式锰矿沉积过程——以湘西北民乐锰矿为例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83-10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0
|
[2] |
尹力, 冯文杰, 尹艳树, 雷诚, 徐庆岩, 何一鸣.
波浪作用下砂质滩坝的沉积过程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93-14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7
|
[3] |
谈明轩, 吴峰, 马皓然, 付奕霖, 张旭, 崔浩楠.
海底扇沉积相模式、沉积过程及其沉积记录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35-4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4
|
[4] |
齐亚林, 赵彦德, 邵晓州, 楚美娟, 左静.
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74-3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9
|
[5] |
李志扬.
陆棚海泥岩的岩相特征及沉积过程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68-1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6
|
[6] |
张明宇, 常鑫, 胡利民, 毕乃双, 王厚杰, 刘喜停.
东海内陆架有机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93-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0
|
[7] |
李冰, 申春生, 李林, 张君博, 胡治华.
基于沉积过程的三角洲前缘薄互层储层精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58-106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9
|
[8] |
朱筱敏, 谈明轩, 董艳蕾, 李维, 秦祎, 张自力.
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5
|
[9] |
周锡强, 陈代钊, 刘牧, 胡建芳.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93-13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20
|
[10] |
单敬福, 赵忠军, 李浮萍, 孙立勋, 汤乃千, 王博, 高怀玺.
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与历史重建——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48-4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3
|
[11] |
程红光, 李心清, 黄思静, 王兵, 程建中.
腕足壳体与碳酸盐岩全岩中碳、氧、锶同位素差异
. 沉积学报,
2015, 33(1): 60-6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6
|
[12] |
.
基于过程的分流平原高弯河道砂体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以大庆油田萨北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53-662.
|
[13] |
.
南海表层沉积物与沉降颗粒物中有机碳的δ13C对比研究及其古环境再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40-345.
|
[14]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15] |
叶先仁, 任建国, 陶明信, 王宗礼.
事件沉积及其周期性的氦同位素指示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0-647.
|
[16] |
孙省利, 曾允孚.
西成矿化集中区热水沉积岩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1): 41-46.
|
[17] |
哈斯, 王贵勇, 董光荣.
沙丘背风侧气流及其沉积类型与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1): 96-100,124.
|
[18] |
贾炳文, 郭成印.
冀东晚古生代煤系中火山碎屑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3, 11(1): 65-74.
|
[19] |
徐永昌, 沈平, 李玉成.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 沉积学报,
1989, 7(4): 3-13.
|
[20] |
孙和平, 李从先, 业治铮.
广西南流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层序及沉积过程
. 沉积学报,
1987, 5(2): 133-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