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龚承林, Steel Ronald J., 彭旸, 王英民, 李东伟.
深海碎屑岩层序地层学50年(1970—2020)重要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2): 292-3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8
|
[2] |
吕大炜, 初航, 任建国.
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现状及发展动态简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2): 281-2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5
|
[3] |
龚承林, 齐昆, 徐杰, 刘喜停, 王英民.
深水源—汇系统对多尺度气候变化的过程响应与反馈机制
. 沉积学报,
2021, 39(1): 231-2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5
|
[4] |
侯云超, 樊太亮, 王宏语, 李一凡, 黄兴文, 龙盛芳.
墨西哥湾西北部古近纪早期(62~48 Ma)源汇体系与沉积格局变迁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72-12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4
|
[5] |
周瑞琦, 傅恒, 徐国盛, 苗清, 付振群.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沉积层序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32-14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5
|
[6] |
刘池洋, 赵红格, 赵俊峰, 吴柏林, 黄雷, 王建强, 张东东, 张少华.
能源盆地沉积学及其前沿科学问题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32-104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4
|
[7] |
.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29-441.
|
[8] |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44-60.
|
[9] |
唐洪三.
合肥盆地白垩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82-993.
|
[10] |
王英民.
深水沉积的动力学机制和响应
. 沉积学报,
2007, 25(4): 495-504.
|
[11] |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49-554.
|
[12] |
孙龙德.
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8-416.
|
[13]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4] |
许淑梅, 翟世奎, 李三忠, 周立宏.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63-367.
|
[15] |
沈守文, 彭大钧, 颜其彬, 黄先律, 李志军.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63-270.
|
[16] |
李金高, 周祖翼, 王全海, 刘鸿飞, 彭勇民, 姚鹏.
西藏江孜盆地的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充填演化
. 沉积学报,
2001, 19(4): 488-492.
|
[17] |
朱创业.
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层序沉积有机相特征及其烃源岩分布
. 沉积学报,
2000, 18(1): 57-62.
|
[18] |
田景春, 陈洪德,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右江盆地深水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10-214.
|
[19] |
陈洪德, 王成善, 刘文均, 覃建雄.
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28-535.
|
[20] |
杨瑞东.
黔中、黔南下、中三叠统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 沉积学报,
1993, 11(4): 2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