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樊婷婷, 柳益群, 周鼎武, 车飞翔, 杨皓凯.
鄂尔多斯南缘长7油页岩中钙质结核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3, 41(3): 932-9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4
|
[2] |
路淑毅, 杨斌, 李胜荣, 宋香锁, 杜圣贤, 高建飞, 张尚坤, 李明慧, 张伟林.
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98-5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0
|
[3] |
刘作松, 易雪斐, 吉霞, 向建波.
地震触发下砂岩侵入体变形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30-15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13
|
[4] |
白玛曲宗, 韦恒叶, 江增光, 邱振.
江西东岭剖面P-T界线碳同位素变化与沉积物输入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67-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28
|
[5] |
赵平平, 江茂生, 李任伟.
扬子地区中-晚奥陶世转折期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21-10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2
|
[6] |
孙国强, 吕婧文, 赵明君, 朱军, 吴剑锋, 陈章群, 史基安.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中新统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37-34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3
|
[7] |
.
南海东北陆坡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生长剖面的碳、氧同位素特征与生长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1): 50-55.
|
[8] |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灰岩岩相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580-589.
|
[9] |
.
贵州新民剖面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有机碳埋藏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5): 806-816.
|
[10] |
杨丽丽.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珊瑚礁相腕足动物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水温信息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58-464.
|
[11] |
卢双舫.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碳同位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08-313.
|
[12]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35-140.
|
[13] |
解三平, 孙柏年, 阎德飞, 丛培允, 肖良, 韦利杰.
滇西新近纪植物气孔、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883-888.
|
[14] |
解三平 孙柏年 阎德飞 丛培允 肖 良 韦利杰.
滇西新近纪植物气孔、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83-888.
|
[15] |
杜远生, 彭冰霞, 韩欣.
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同沉积变形构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03-209.
|
[16] |
顾家裕, 张兴阳.
油气沉积学发展回顾和应用现状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37-141.
|
[17] |
刘传联.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及其古湖泊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09-114.
|
[18] |
刘敏, 陈志明, 陈其英.
有机质在宣龙地区菱铁矿形成中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96-102,66.
|
[19] |
沈渭洲, 方一亭, 倪琦生, 刘燕, 林雨萍.
中国东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38-42.
|
[20] |
钱建兴.
南中国海8KL岩芯氧同位素第6期以来的氧、碳稳定同位素记录与堆积速率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3): 2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