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凯, 马江波, 成战刚, 方泽鑫, 杨永祯, 郭岭.
滇东会泽地区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7
|
| [2] |
杨向荣, 严德天, 佘小慧, 冉倍, 齐爽怡, 杨梦洁.
四川盆地万和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黄铁矿成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23
|
| [3] |
刘宣威, 田亚铭, 姜福杰, 王鹏威, 张慧, 柳昊, 李飞.
扬子西北缘二叠纪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识别及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22
|
| [4] |
黄少英, 章凤奇, 罗彩明, 段云江, 亢茜.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埃迪卡拉纪熔积岩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4
|
| [5] |
赵坤, 满玲, 贺然, 李松倬, 祝圣贤, 郎咸国.
川东北地区晚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3
|
| [6] |
张云峰, 唐雨,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6
|
| [7] |
彭瀚霖, 马奎, 张玺华, 文龙, 王云龙, 田兴旺, 李勇, 杨岱林, 钟佳倚, 孙奕婷, 任纪博, 豆霜.
四川盆地埃迪卡拉晚期层序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9
|
| [8] |
张懿, 陈龙, 李建, 王东歌, 吴庆铭, 韦轶, 史强, 旷红伟, 柳永清, 廖志伟.
渝东北陡山沱组碳酸锰微生物岩沉积环境初探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6
|
| [9] |
蔡全升, 陈孝红, 周鹏, 危凯, 李炎桂.
峡东地区震旦纪最早期风暴沉积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3
|
| [10] |
胡永亮, 王伟, 周传明.
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形态及同位素特征初探——以华南埃迪卡拉纪深水相地层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1
|
| [11] |
周锡强, 遇昊, 黄泰誉, 张力钰, 张恭境, 付勇, 陈代钊.
重晶石沉积类型及成因评述——兼论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重晶石的富集机制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4
|
| [12] |
.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热水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
| [13] |
.
湖南慈利溪口震旦系陡山沱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
| [14] |
密文天.
湖北宜昌白果园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及磷块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
| [15] |
杨瑞东.
贵州清镇陡山沱组帽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中藻类化石Beltanelliodes podolicus发现
. 沉积学报,
|
| [16] |
解启来, 陈多福, 漆亮, 陈先沛.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期后变化
. 沉积学报,
|
| [17] |
李儒峰, 刘本培, 赵澄林.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
| [18] |
方一亭, 边立曾, 俞剑华, 冯洪真.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板块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
| [19] |
赵东旭.
震旦纪陡山沱组磷质红藻的发现
. 沉积学报,
|
| [20] |
赵东旭.
扬子地台陡山沱期磷块岩的沉积和分布特点
. 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