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志立, 李美俊, 李佳阳, 祁灵, 刘晓强, 韩秋雅, 路清华, 马媛媛, 冷筠滢.
沉积有机质中苯基菲成熟度参数及其化学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01-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7
|
[2] |
李佳阳, 江东辉, 朱志立, 杨鹏程, 张枝焕.
热成熟度对煤中苯并萘并呋喃分布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3): 901-9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46
|
[3] |
赵鹏, 彭光荣, 吴静, 许新明, 熊万林, 石创, 蔡国富, 张月霞.
珠一坳陷小型洼陷文昌组烃源岩发育模式与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109-11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1
|
[4] |
包建平, 斯春松, 蒋兴超, 张润和, 朱翠山, 黄羚, 马立桥, 王鹏万.
黔北坳陷过成熟烃源岩和固体沥青中正构烷烃系列的双峰态分布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81-1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7
|
[5] |
.
成熟度对陆相烃源岩可溶有机质Pr/Ph比值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82-188.
|
[6] |
.
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61-769.
|
[7] |
.
酒西坳陷与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生烃条件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92-398.
|
[8] |
.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79-188.
|
[9] |
赵 伟.
济阳坳陷民丰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55-267.
|
[10] |
陈致林.
利用双金刚烷指标研究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和类型
. 沉积学报,
2008, 26(4): 705-708.
|
[11]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新近系油源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19-324.
|
[12] |
李林强, 林壬子.
利用芳烃化合物研究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原油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61-366.
|
[13] |
秦承志, 王先彬, 林锡祥, 妥进才, 周世新.
辽河盆地埋藏史及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的数值模拟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93-498.
|
[14] |
傅宁, 李友川.
估算天然气成熟度的新指标——金刚烷指标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45-149.
|
[15] |
王万春, 徐永昌, Manfred Schidlowski, Eckhard Faber, Wolfgang Stahl.
不同沉积环境及成熟度干酪根的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32-137.
|
[16] |
周士涛, 万光权, 刘永康.
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离子探针的判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2): 31-34.
|
[17] |
肖贤明, 吴治君, 刘德汉, 申家贵, 贾蓉芬, 赵林.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12-119.
|
[18]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沥青反射率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8-146.
|
[19] |
王铮.
干酪根的赋存状态与成熟度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0, 8(4): 124-129.
|
[20] |
姜怀诚, 黄籍中.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牙形石颜色与有机质成熟度
. 沉积学报,
1986, 4(3): 127-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