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22卷  第1期

沉积与矿产、资源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奥陶系海相地层定年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2井为例
黄思静, 石和, 张萌, 武文慧, 沈立成
2004, 22(1): 1-5.
摘要:
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从国际上已有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建立了奥陶系87Sr/ 86Sr比值 年龄数据库。利用塔里木盆地塔中 12井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确定了该井中、上奥陶统和中、下奥陶统的界线,两个界线分别位于井深 5 12 0m( 87Sr/ 86Sr≈ 0.70 88,年龄为 4 6 5Ma)和 4 880m处 ( 87Sr/ 86Sr≈ 0.70 82,年龄为 4 5 5Ma),中、上奥陶统的界线为本文首次确定,中、下奥陶统的界线与前人利用牙形石资料确定的界线一致。塔中 12井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说明,尽管构造运动造成的盆地抬升和近地表的大气水作用影响了上奥陶统顶部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但塔中 12井奥陶系与上覆地层的关系基本上是连续的,奥陶系顶界的井深在 4 6 5 0m附近 ( 87Sr/ 86Sr≈ 0.70 79,年龄为4 35Ma)。
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中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与成因
钱一雄, 陈跃, 马宏强, 陈强路
2004, 22(1): 6-12.
摘要:
通过对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的溶洞 (穴 )和裂隙充填的 31件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及因子和聚类分析表明 :①方解石中的CaCO3 、MgCO3 、FeCO3 、MnCO3 相对平均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 98.38%、0.87%、0.6 8%和 0.0 7%,SiO2 、Al2O3 平均分别为 1.95 %、0.73%,Sr、BaO平均分别为 131.4× 10-6、5 16.5× 10-6,F和Cl 平均分别为 0.0 14 %和0.0 13%,而Mn +Fe/Mg、Mn/Fe平均分别为 0.87、0.10;②方解石中Sr/Ca =0.0 0 6 18Mg/Ca + 0.0 0 0 5 33( R2 =0.197),主要显示出无机成因特点;③方解石常量与微量元素特征均可由六个因子可代表组成,具有一定的沉积与成岩作用意义;④据聚类分析将样品划分出四组 :其中,以S6 9 W 0 37等代表的可能为潜流带中的淡水淋滤的产物,并可能经历了相当强烈的水 岩作用或埋藏溶蚀作用;以S6 9 W 0 38等为代表的则为大气淋滤的产物;以S80 W 0 6 4等代表显示出埋藏作用或海水成岩及混合带的产物特征,但不排除埋藏热水作用的影响;S85 W 0 0 5等样品推测为海水浓缩背景下埋藏成岩产物,可能出现酸性还原条件.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蒋凌志, 顾家裕, 郭彬程
2004, 22(1): 13-18.
摘要:
运用了大量勘探的实际数据,分析了低渗透储层在中国石油勘探中的地位,无疑低渗透储层的油气藏无论在东部还是西部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石油勘探的主战场。因此,对低渗透油气储层的研究将是我们储层研究工作的重点,必须引起研究人员充分的重视。文章研究和总结了中国低渗透储层特点,认为具有沉积物偏细、沉积物结构和矿物成熟度低、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基质渗透率低、成岩差异大、应力敏感性强、裂缝比较发育以及宏观和微观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针对上述特点作者分析了其形成原因,认为沉积环境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近似夷平面上沉积的含煤沉积地层最易形成低孔低渗的特点,并分析了煤系地层低孔低渗的成因;同时,沉积后的成岩作用 (包括成岩的原始物质、成岩的强弱、成岩的性质和成岩流体的性质等 )和构造作用 (包括构造的抬升、侧向的变形、侧向压力、方向,断裂的发育和断裂发育后流体的运移等 )也是重要的成因之一。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将对今后在低孔低渗的储层中进行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沉积相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谢小平, 王永栋, 沈焕庭
2004, 22(1): 19-28.
摘要:
宁夏中卫地处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出露有连续而发育完好的晚石炭世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根据岩性、颜色、粒度分析、沉积相标志、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结合古生物化石资料,对中卫下河沿地区晚石炭世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确立并划分出泻湖、潮坪、支间湾河口坝、滨海沼泽及三角洲平原等沉积相。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古地理背景对宁夏中卫的晚石炭世的古沉积环境进行了重建。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姚合法, 林承焰, 侯建国, 董春梅, 刘玉瑞, 任丽华
2004, 22(1): 29-35.
摘要:
以苏北盆地为例,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响,发育四种类型的粘土矿物组合和三种粘土矿物转化模式;火山碎屑岩母岩区和基性岩浆侵入区具有特殊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成岩演化模式,前者以富含蒙皂石矿物为特点;后者出现高岭石与伊/蒙有序间层矿物共生组合,并具有不连续的演化序列;苏北盆地短有序I/S矿物出现于镜质组反射率 0.5 %~ 0.5 5 %的深度,伊/蒙间层矿物转变成伊利石在镜质组反射率 0.75 %~ 0.8%,可以用于热成熟度和古地温的估算;而蒙皂石消失的界面则不具有指标意义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2004, 22(1): 36-40.
摘要:
三水盆地古近系莘庄组顶部至土布心组红岗段的全岩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期间经历了多次环境变迁。根据碳酸盐氧、碳同位素比值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可识别三次海水入侵期。其时δ18O值大幅度向正值漂移。而由于受有机质降解的影响,相应时期的δ13 C均表现为低值。在不直接受海洋影响的湖相沉积阶段,δ18O与δ13 C的相关程度虽然未达到典型的封闭型湖泊水平,但仍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变化 (r =0.6 5 ),表明其湖水滞留时间较长。而频繁出现的石膏薄层沉积也指示湖盆的封闭性较好。这些均表明这一时期的三水盆地可能是一周期性封闭型湖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制于蒸发量/降雨量平衡的变化。而δ13 C比值往往还受有机质活动的控制,更多的是反映有机质生产力、埋藏与降解率。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袁静
2004, 22(1): 41-46.
摘要:
震积岩是具有古地震事件记录的岩层,讨论了在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陆源碎屑断陷湖盆砂泥质沉积中发现地震灾变事件的典型变形构造,包括微同沉积断裂和震裂缝、卷曲变形构造、水下岩脉和泄水构造、震积枕状及伴生构造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古近系碎屑岩震积岩垂向序列 :A段下伏未震层,B段微同沉积断裂层,C段微褶皱变形层,D段枕状构造及伴生构造层,E段液化均一层和F段上覆未震层。层序的完整性取决于剖面位置,地震震级,特别是发生地震处的岩性。根据震积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特征讨论了其地质意义 :震积岩集中发育在凹陷边界断层和中央断裂带附近,代表凹陷边界断裂和中央断裂强烈活动时期,有助于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解释;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层。
桂西北高龙金矿床含矿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陈翠华, 何彬彬, 顾雪祥, 刘建明
2004, 22(1): 54-58.
摘要:
高龙金矿床含矿硅质岩的野外宏观特征、镜下组构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硅质岩的形成主要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而非前人认为的断裂破碎 -热液硅化交代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 -远洋盆地过渡位置,但更靠近大陆边缘的半深海 -深海环境。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
于炳松, 陈建强, 李兴武, 林畅松
2004, 22(1): 59-66.
摘要:
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肖尔布拉克寒武系露头剖面中 8.8m厚的黑色页岩夹硅质岩组合中的硅质岩的系统采样分析表明,该硅质岩具有深源成因特征。其低的Th/U和Rb/Sr比也证明了其沉积时所具有的深部物源和热水注入迹象。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Ce/Ce 从 0.4 2到 0.79,平均 0.5 7。Ce的负异常明显。这些稀土元素的参数特征与加利福尼亚弗朗希斯科杂岩 (FranciscanComplex)中沉积在大洋海底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十分相似。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Eu/Eu 值从 8.0 5下降到 1.0 3。其相对较高的Eu/Eu 值很有可能反映了热水的注入。Eu/Eu 值从剖面底部到顶部的系统降低反映了剖面底部的热水作用最强烈,向上热水作用逐渐减弱。上述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标志指示该硅质岩应沉积在离洋中脊不远的、具有深源物质/热水注入的远洋盆地背景中。结合区域地质和伴生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硅质岩的形成与上升洋流的影响有关。上升洋流将形成于大洋盆地背景中的物质带到大陆边缘陆棚环境中发生沉积,造成了沉积在陆棚环境中的硅质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保留了其大洋盆地背景的特征
层序地层学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张德武, 冯有良, 邱以钢, 闵伟, 郭玉新, 赵乐强, 向立宏
2004, 22(1): 67-72.
摘要: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把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 1个超层序组,4个超层序,10个层序,进行体系域划分,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坡折带的研究,建立东营凹陷层序发育模式。受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体和湖侵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良好,最有利于形成隐蔽油气藏。
陕甘宁盆地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李凤杰, 王多云, 宋广寿,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2004, 22(1): 73-78.
摘要: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发育于陕甘宁盆地城华地区长 3油层组缓坡带上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分为三大类 6种类型,而这几种类型砂体的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 (A)和沉积物补给量 (S)之间变化关系两方面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A/S<1时,以截削式河道砂体为主,A/S >1时,则为完整式河道砂体;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A/S <1时,以孤立式河口坝砂体为主,A/S>1时,则以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为主;在水下坡折带沉积区,则为复合式坝砂体。基准面升降过程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不同成因砂体的分布,据此建立了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不同砂体类型的成因分布模式
陆相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的地球化学方法
赵俊青, 纪友亮, 张世奇, 夏斌
2004, 22(1): 79-86.
摘要:
粘土矿物、微量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它们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同时它们的沉积分异、组合特征、矿物成分及其含量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形成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这些对恢复古环境,研究陆相湖盆水深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沙三段 -沙四上段各层序内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中岩石地球化学标型参数的研究发现,在一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形成过程中,在古气候驱动下的湖平面变化旋回中,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 (主要指粘土矿物和胶结物 )、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 )等皆发生周期性变化。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王家豪, 姚光庆, 赵彦超
2004, 22(1): 87-94.
摘要:
将层序控制因素分析和沉积学响应相结合,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较详细地分析了坳陷盆地、断陷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可容纳空间的不同发育特点、河流作用方式的变化、以及储层宏观分布特征,讨论了物源供给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和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说明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 :厚层叠置砂体底部冲刷面和下切谷、辫状分流河道曲流化特征、滨岸沙坝 -滨岸沼泽相沉积;阐述了厚层稳定煤层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理论依据;剩余陆上可容纳空间的概念合理地解释了储层砂体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原因.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研究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为例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齐雪峰, 杜社宽
2004, 22(1): 95-102.
摘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坡折带十分发育,具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侵蚀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在顺源方向具有多级特征,把坡折带按地理位置的差异分成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其中深部逆冲构造、继承性古隆起、盆内次级断层活动等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最主要的成因机制,坡折带发育规模与构造活动的大小、期次息息相关。由于构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范围内其活动强度的差异,所形成的坡折带具有明显的多期、幕次性、差异活动以及继承与转化性等特征。同时坡折带在对地层超覆叠置、岩性纵向组合以及沉积体的纵横向展布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坡折带控制非构造圈闭的模式,对进一步寻找大规模的非构造圈闭或非构造圈闭群具有参考意义。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发育对同生期岩溶作用的控制
刘忠宝, 于炳松, 李廷艳, 樊太亮, 蒋宏忱
2004, 22(1): 103-109.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油田的主要采油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区内重要的目的层段之一。在剖面、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基础上,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区内中上奥陶统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了三级层序界面。结合镜下薄片分析,以特征成岩组构为大气淡水成岩作用的识别标志,识别出 4个大气淡水成岩透镜体。在横向连井层序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大气淡水成岩透镜体的发育层位,建立了层序地层和大气淡水成岩透镜体对比剖面。揭示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对台地边缘碳酸盐岩同生期岩溶的控制,对于正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
陈明, 许效松, 万方, 楼雄鹰, 汪正江, 傅恒
2004, 22(1): 110-116.
摘要:
在前人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基础上,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对柯坪地区中下奥陶统露头碳酸盐岩进行了层序地层解剖。研究区共识别出二种界面类型 (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淹没层序不整合界面 )、三种准层序组构特征 (潮坪、浅滩和滩下陆棚 )和两种主要类型的体系域构成 (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在此基础上把该套碳酸盐岩划分为 7个三级层序,其中Sq1~ 2对应于蓬莱坝组地层、Sq3~ 6对应于鹰山组地层和Sq7对应于大湾沟组地层。Sq1~ 2三级层序由潮坪旋回的藻纹层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和灰岩组成;Sq3~ 4三级层序由潮坪旋回的藻纹层灰岩和颗粒灰岩组成;Sq5~ 6三级层序由潮下浅滩相旋回的颗粒灰岩组成;Sq7三级层序由滩下陆棚环境藻灰岩和泥质瘤状灰岩组成
生态与环境沉积学
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
王爱军, 汪亚平, 杨旸
2004, 22(1): 124-129.
摘要:
潮滩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用来反映沉积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根据对江苏王港潮间带采集的15 4个表层样品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随着水动力环境由海向陆的减弱,沉积物粒度参数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即由岸向海粒径具有粗化趋势,分选变好,逐渐正偏并达到近对称。研究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潮滩在沉积特征上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沉积物来源、水动力环境及受生物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所致。沉积物输运趋势分析显示,该地区沉积物输运主要受当地潮波特征、大型人工建筑物、地貌形态及生物作用的影响;在低潮线附近主要向西北方向输运,随着向陆地方向的延伸,沉积物由向西输运逐渐转变为向南输运。
长江口-杭州湾毗连海区的现代沉积速率
夏小明, 杨辉, 李炎, 李伯根, 潘少明
2004, 22(1): 130-135.
摘要:
运用沉积地层同位素210 Pb、137Cs测年技术,估算长江口 杭州湾毗连海区的现代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以泗礁水道为界,东侧的马鞍列岛区受外海高盐水的顶托,长江来沙少,淤积缓慢;西侧至长江口、杭州湾海岸交汇点 (南汇咀 )之间水域,是长江泥沙扩散南下的主要通道。其中,受长江冲淡水次级锋和杭州湾锋面输沙影响的湾口浅滩区,沉积速率约 3cm/a;洋山港区,水深大于 20m的峡道区,受强动力作用而处于侵蚀状态,峡道两端出口的浅水区,沉积速率为0.3~ 1.6cm/a;马迹山港区,位于典型的峡道沿岸淤泥质陡坡,其沉积过程不稳定,正常沉积速率为 0.7~ 3.4cm/a,但常有快速淤积和地层滑塌流失现象发生.
分地分析与盆地动力学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郭福生
2004, 22(1): 136-141.
摘要: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成于滨岸浅滩环境,由沿岸流和回流将河口或滨岸海滩的石英砂带到滨岸浅滩和潮坪相碳酸盐沉积区混杂而成。具两种混积层系类型,即浅海滨岸环境中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河流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研究表明,混合沉积成因属“相混合”,主要受区域构造隆升、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水介质条件特性控制。区域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和岸进序列可能是华夏古陆强烈隆起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分类和命名,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相互交替构成的互层和夹层组合称为“混积层系”,并建议将“混积岩”一词用来表征两种组分相互混杂这种特殊沉积事件,而不用作具体岩石名称.
甘肃龙首山新元古代烧火筒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李文渊, 杨鹏飞
2004, 22(1): 142-147.
摘要:
华北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广布一套前寒武纪碳酸盐质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碎屑流沉积,近年来发现在邻区北山、祁连山地区亦有分布。岩石状貌特殊,砾石大小混杂,呈无磨圆的棱角、半棱角状,为杂基支撑结构。区域上岩层连续性好,但厚薄不一,厚几米至几十米,局部与火山岩相变。根据其上覆、下伏岩层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年资料,分析判断为新元古代中晚期的产物,讨论其成因为大陆裂谷沉积构造环境下,地壳急剧动荡,崩塌原稳定台地相的沉积,大量崩塌堆积物在大陆裂谷斜坡形成碎屑流移动而成。其为大陆裂谷的典型沉积,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龙首山及邻区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面积碎屑流沉积分布,表证当时大规模大陆裂谷作用的发生,与全球性Rodinia大陆裂解的认识一致.
论同沉积、继承性控煤构造——禹州煤田虎头山断层
李文勇, 夏斌, 路文芬
2004, 22(1): 148-153.
摘要:
聚煤盆地内的同沉积断层,对煤系的厚度、岩相、含煤性等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种断层的聚煤期后继承活动,不仅使之成为地质自然边界,而且直接影响到矿区规划和煤炭生产。近期研究表明,禹州煤田虎头山断层是一个同沉积、继承性大型控煤构造,它在聚煤期就已活动,具聚煤期同沉积构造性质,主要证据有岩性、沉积厚度、聚煤作用、地层断距、断裂带近旁的不协调沉积现象以及趋势面分析结果等;聚煤期后该断层又发生了继承性活动,主要表现在基岩错断、地层缺失、对地貌及新生界沉积的控制和改造、断层旁侧次级构造发育、煤层露头遭受牵引、断裂破碎带特征等。虎头山断层这一重要特征的发现,对指导煤矿建井开采、深入探讨禹州煤田煤厚变化、地质构造乃至华北板块的构造演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油气地质地球化学
应用EASY% R_o法模拟柴达木盆地西部烃源岩成熟史
郭泽清, 钟建华, 刘卫红, 杨树锋, 陈汉林
2004, 22(1): 154-160.
摘要:
在系统介绍EASY %Ro法的基础上,以油 14井为实例说明了应用该方法计算成熟史的过程,然后对柴达木盆地西部 31口重点探井中的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史进行了模拟。在平面上作出了下干柴沟组下段 (E3 1)至上油砂山组 (N2 2 ) 5套烃源岩的成熟度等值线图,并针对这些图件详细论述了各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史。对该区油气成藏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意义.
牛庄洼陷南斜坡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特征探讨
李素梅, 庞雄奇, 金之钧, 马晓昌, 句礼荣
2004, 22(1): 161-168.
摘要:
牛庄洼陷及其南斜坡烃源岩孔隙度、声波时差与伊蒙矿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 6 0 0m为成岩作用早期与晚期阶段的界限,在早期演化阶段南斜坡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压力,牛庄洼陷成岩作用晚期阶段有明显的压力异常。生物标志物演化与Ro值测定反映,该区有机质大量成烃起始阶段为 2 70 0m,牛庄洼陷南斜坡带 <2 70 0m烃源岩不具备大量排烃的生烃量条件与地质证据。牛庄洼陷南斜坡八面河油田原油的混合成熟度特征与混合的均一性,反映原油的混合作用在初次运移阶段可能即已发生,推测牛庄洼陷深部烃源岩在异常压力作用下通过微裂隙等间歇式排烃的同时,浅层未熟 低熟烃源岩生成的少量原油经由断层、应力产生的微裂隙与层理面,在地层压力及深部流体过剩压力参与下与成熟油混合幕式排出。烃源岩未熟 低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低于成熟烃源岩。
泥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与油气初次运移的关系
苗建宇, 祝总祺, 刘文荣, 卢焕勇
2004, 22(1): 169-175.
摘要:
从济阳坳陷古近系 新近系泥岩的研究实例出发,分析了泥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探讨了泥质烃源岩排烃通道与初次运移的关系模式。研究认为泥岩中孔隙小而多,喉道窄而细,孔喉分选性较好,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微裂 (隙 )缝常见。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可划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等三种不同的种类。泥岩中有机质呈分散型分布时,成熟油气通过较粗孔喉系统作为通道进行排烃是初次运移的方式之一。泥岩中有机质呈顺层富集型分布时,在有机质富集处,岩石结合力较弱,加上成熟油气形成的流体压力较高,极易产生微裂 (隙 )缝,成为成熟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通道。
郯庐断裂带中段幔源包体单矿物中的气体释放特征与成因
马锦龙, 陶明信, 叶先仁, 张小军
2004, 22(1): 176-181.
摘要:
地幔流体对探讨地球深部地质作用意义重大。对山东境内幔源包体矿物的分步加热表明其气体的释放有一定的规律性 :随温度升高,总释气量逐渐增加,至 6 5 0~ 80 0℃出现释气峰,随后释气量逐渐降低。气体各主要组分的释放特征是 :5 0 0℃总有CH4释气峰;随温度升高,H2 释放呈增加趋势,而CO2 呈降低趋势,反映其各自赋存状态的差异和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互转化作用。根据各温度段气体组成特征,单矿物的释气特征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可能代表了矿物中不同演化阶段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