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

陈洪德

陈洪德.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J]. 沉积学报, 2011, 29(4): 622-630.
引用本文: 陈洪德.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J]. 沉积学报, 2011, 29(4): 622-630.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陈洪德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Hong-de
  • 摘要: 川西类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为一个典型的盆—山系统。从川西地区的层序充填特征出发,分析了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隆升作用与川西类前陆盆地充填过程的耦合关系。认为盆内充填的由砂砾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建造和三个结构明显的构造层序,反映了龙门山晚三叠世隆升强度的幕次变化;同时盆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层序结构的差异性揭示了龙门山造山带隆升分段性: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北段于小塘子期(TS1BW)开始隆升,向盆地供源,形成以中细粒沉积物为特征的三角洲沉积,区别于盆地中部和南部地区来自东部川中古隆起的碎屑沉积物;须三期(TS2BW),南部地区以发育来自西部造山带的低成熟度砂岩为特征,标志着龙门山南段亦开始隆升;由于须三(TS2BW)与须四(TS3BE)间的安县运动,中段的海湾消失,龙门山全面隆升,前陆盆地最终成型,形成山前带状展布的河流—三角洲体系。
  • [1] 陈俞超, 金鑫, 杜怡星, 张云望, 李滨兵, 时志强.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诺利—瑞替期之交气候变迁及其驱动机制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212-12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47
    [2] 柳晶晶, 王夏, 孟令赞, 曾雨涵, 冯翼妍, 金鑫, 张磊.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构成及其转换过程定量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45-4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1
    [3] 王琴, 金鑫, 陈俞超, 张云望, 李滨兵, 杜怡星, 芦刚, 时志强.  川西北地区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初始成煤期古气候重建与成煤机制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4
    [4] 占王忠, 谭富文.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与烃源岩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76-88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3
    [5] 雷琳琳, 赵红格, 邵晓州, 徐智, 郭惠, 李亚男, 付星辉, 李蒙.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早期物源组成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58-127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5
    [6] 龚大兴, 郭佳, 罗俊峰, 岳相元, 周雄, 周家云.  川西马尔康—金川地区晚三叠世松潘甘孜残留洋盆复理石建造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10-12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1
    [7] 杨 华.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构造—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27-439.
    [8] 颜照坤.  龙门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通量与造山带的隆升和剥蚀 . 沉积学报, 2010, 28(1): 91-101.
    [9] 傅强.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86-192.
    [10] 王永栋, 江德昕, 谢小平.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34-440.
    [11] 杨逢清, 熊伟.  四川省壤塘县金木达晚三叠世深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1): 73-7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06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139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2011-08-10

目录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

      通讯作者: 陈洪德

    摘要:  川西类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为一个典型的盆—山系统。从川西地区的层序充填特征出发,分析了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隆升作用与川西类前陆盆地充填过程的耦合关系。认为盆内充填的由砂砾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建造和三个结构明显的构造层序,反映了龙门山晚三叠世隆升强度的幕次变化;同时盆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层序结构的差异性揭示了龙门山造山带隆升分段性: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北段于小塘子期(TS1BW)开始隆升,向盆地供源,形成以中细粒沉积物为特征的三角洲沉积,区别于盆地中部和南部地区来自东部川中古隆起的碎屑沉积物;须三期(TS2BW),南部地区以发育来自西部造山带的低成熟度砂岩为特征,标志着龙门山南段亦开始隆升;由于须三(TS2BW)与须四(TS3BE)间的安县运动,中段的海湾消失,龙门山全面隆升,前陆盆地最终成型,形成山前带状展布的河流—三角洲体系。

    English Abstract

    陈洪德.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J]. 沉积学报, 2011, 29(4): 622-630.
    引用本文: 陈洪德.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J]. 沉积学报, 2011, 29(4): 622-6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