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来星, 郭兴伟, 徐朝晖, 张晓华, 李文强, 肖国林, 朱晓青, 侯方辉.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古生界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95-7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4
|
[2] |
许婷, 侯读杰, 曹冰, 陈晓东, 刁慧.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轻质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82-19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8
|
[3] |
.
莺歌海盆地黏土矿物异常转化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69-476.
|
[4] |
王铜山.
海相原油沥青质作为特殊气源的生气特征及其地质应用
. 沉积学报,
2010, 28(4): 808-814.
|
[5] |
朱正杰.
湖泊沉积物α-纤维素提取方法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25-528.
|
[6] |
黄保家, 肖贤明.
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62-468.
|
[7] |
李术元, 郭绍辉, 沈润梅.
沥青质催化降解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36-140.
|
[8] |
王国芝, 王成善, 曾允孚, 赵锡奎.
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34-240.
|
[9] |
刘洛夫, 赵建章, 张水昌, 方家虎, 肖中尧.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75-479.
|
[10] |
姚素平, 张景荣, 金奎励.
用显微荧光和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显微组分的热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10.
|
[11] |
段毅, 罗斌杰, 郑国东, 杨醒华.
甘南沼泽沉积物中胡敏酸和干酪根的化学特性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31-136.
|
[12] |
何家雄, 黄火尧, 陈龙操.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油气运聚机制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20-129.
|
[13] |
周炎如.
应用显微FT—IR光谱技术“原位”研究沉积岩中生油母质──干酪根
. 沉积学报,
1994, 12(4): 22-30.
|
[14] |
傅碧宏, 丑晓伟.
塔里木盆地柯坪隆起典型沉积岩类的热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4): 95-100.
|
[15] |
张柏生, 刘文汇, 徐永昌, 王兆云, 吴铁生.
辽河盆地过渡带有机地球化学(Ⅰ)──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质与过渡带气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58-65.
|
[16] |
胡凯, 刘英俊, Ronald W.T.Willeins.
沉积有机质的喇曼光谱研究
. 沉积学报,
1993, 11(3): 64-71.
|
[17] |
王国纯, 朱伟林.
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00-108.
|
[18] |
黄永松, 傅家谟, 盛国英, 陈义贤, 李茂芬.
纯沥青质热解法研究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重油序列的原油对比
. 沉积学报,
1991, 9(S1): 67-74.
|
[19] |
周炎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定粘土矿物复合组分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87, 5(1): 37-47.
|
[20] |
范璞, 张谦.
准噶尔盆地原油、生油岩的顺磁共振及碳同位素的特征
. 沉积学报,
1986, 4(1): 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