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夏, 孟令赞, 柳晶晶, 甯濛, 葛毓柱, 曾雨涵, 李飞, 颜佳新.
碳酸盐工厂的精细刻画:定量化重建视角
. 沉积学报,
2024, 42(2): 351-3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47
|
[2] |
郭芪恒, 金振奎, 史书婷, 刘元博, 王金艺.
鲕粒成因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3, 41(4): 959-9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0
|
[3] |
张耀续, 王利超, 谭秀成.
川北小南海剖面栖霞组岩石微相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49-106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4
|
[4] |
郭芪恒, 金振奎, 史书婷, 朱小二, 李硕, 陈媛, 王金艺.
鲕粒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37-7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0
|
[5]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6] |
陈登辉, 隋清霖, 赵晓健, 荆德龙, 滕家欣, 高永宝.
西昆仑穆呼锰矿晚石炭世含锰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77-4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7
|
[7]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8] |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26-11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6
|
[9] |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苏皖辽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的沉积岩相与环境约束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9-59.
|
[10] |
蒋凌志, 顾家裕, 郭彬程.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3-18.
|
[11] |
马艳萍, 刘立.
大港滩海区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与成岩作用特征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07-614.
|
[12] |
于兴河, 郑浚茂, 宋立衡, 肖海燕, 张玉明.
构造、沉积与成岩综合一体化模式的建立——以松南梨树地区后五家户气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3): 8-13.
|
[13] |
赖健清, 易诗军, 杨楚雄, 丁传谱.
广东凡口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化学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43-147.
|
[14] |
王东安, 陈瑞君.
新疆克兹扬鲁克一带泥盆系沉积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3-22.
|
[15]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6] |
David C.Kopaska-Merkel, 赖志云.
美国得克萨斯古生界和中生界鲕粒的微孔隙度
. 沉积学报,
1991, 9(4): 27-33.
|
[17] |
许凤仪.
西成铅锌矿田西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1): 81-86.
|
[18] |
高仁祥.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50-58.
|
[19]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
[20] |
李成生, 丁传谱, 杨楚雄, 易诗军.
湘中禾青地区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0, 8(3): 6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