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牧, 季长军, 黄元耕, 丁一, 陈荣庆, 陈明思, 杨钹, 陈代钊.
羌塘盆地索瓦组碳酸盐岩红层成因和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12-8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2
|
[2] |
杨佳奇, 纪友亮, 吴浩, 孟令箭.
南堡凹陷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03-2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1
|
[3] |
曹江骏, 陈朝兵, 程皇辉, 朱玉杰, 罗静兰, 王茜, 马迪娜·马吾提汗null.
成岩作用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31-10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0
|
[4]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5] |
陈万利, 吴时国, 黄晓霞, 刘刚, 韩孝辉.
西沙群岛晚第四纪碳酸盐岩淡水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96-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6
|
[6]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7]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8] |
郑庆华, 柳益群.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4+5致密油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 沉积学报,
2015, 33(5): 1000-101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6
|
[9]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10] |
漆滨汶.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99-109.
|
[11] |
范明.
不同温度条件下CO2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25-830.
|
[12]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13] |
邓长瑜, 张秀莲, 陈建文, 王贤.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88-596.
|
[14] |
金振奎, 陈祥, 明海慧, 周新科, 邹元荣, 张响响.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在成岩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14-620.
|
[15] |
江文荣, 周雯雯.
珠三坳陷成岩作用与油气聚集
. 沉积学报,
1998, 16(4): 91-97.
|
[16] |
叶德胜.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深部溶蚀作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1): 66-71.
|
[17] |
姜月华, 岳文浙, 业治铮, 魏乃颐.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7-55.
|
[18] |
高仁祥.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50-58.
|
[19] |
李成生, 丁传谱, 杨楚雄, 易诗军.
湘中禾青地区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0, 8(3): 66-74.
|
[20]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