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我国铝土矿成因及矿层沉积过程
廖士范
1986, 4(1): 1-7.
摘要:
我国铝土矿床按最近作者等(1984,1985)的意见主要的是风化壳沉积型(Ⅰ型),占我国铝土矿石储量98.83%,其次是红土型(Ⅱ型),占我国矿石储量1.17%。前者又分三个亚型即Ⅰ1修文式——碳酸盐古风化壳沉积亚型,占Ⅰ型矿石储量83.2%,分布在山西、贵州、河南、四川、山东、河北、陕西、辽宁、江西、新疆等省(区);Ⅰ2苹果式——碳酸盐古风化壳沉积——近代卡斯特堆积亚型,占Ⅰ型矿石储量13.04%,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Ⅰ3乐山式——硅酸盐古风化壳沉积型,分布在四川、贵州北部、湖北、湖南等省。红土型(Ⅱ型)分布在福建、广东。是第三纪到第四纪玄武岩在近代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形成的三水铝石矿床。其成因已得到我国铝土矿床地质工作者的公认,与国外的意见也一致,本文不再讨论。但是我国对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
THE PARAMAGNETIC RESONANCE AND CARBON ISOTOPE FEATURES OF THE CRUDE OIL AND SOURCE ROCKS IN ZHUNGEER BASIN
Fan Pu, Zhang Qiao
1986, 4(1): 9-18.
摘要:
The sedimentary area of Zhungeer Basin is about 130,000 km 2and its sedimentary rocks from Carboniferous till Latter Tertiary are 2,000m in maximum thickness.Owing to the long一termandstablesinkingdominatingoverthebasinandtheinflueneeoftherift一differential movement in the basin,different011一formingdepressionswereformedindifferentgeologiealperiods.
准噶尔盆地原油、生油岩的顺磁共振及碳同位素的特征
范璞, 张谦
1986, 4(1): 19-19.
摘要: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一个比较大型的沉积盆地,沉积面积大,沉积岩厚,含油层位多。本文着重从原油、生油岩自由基浓度及碳同位素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地质观察,探讨该盆地生油拗陷中的油源及油气演化等问题。
沉积岩中一种藻类色素的初步研究
徐濂
1986, 4(1): 20-33.
摘要:
一、前言笔者在分析我国某一盆地的一个钻井剖面的样品中;以及在第三纪、三叠纪、二叠纪、奥陶纪、寒武纪和震旦纪碳酸盐岩和其它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有机色素。它主要存在于含氧、氮和硫的非烃馏分中。纯化合物呈橙红色。在硅胶薄板上很稳定,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其颜色仍清晰不变,是普遍存在于天然地质样品中的一种色素物质,在石油勘探上有着实际和理论意义。因此,引起笔者的注意。对它进行了多种测试和研究。
陕西富平中—上奥陶统深水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模式
梅志超, 李文厚
1986, 4(1): 34-42.
摘要:
陕西富平地区,在中—晚奥陶世位于华北地台南侧的弧后盆地的大陆边缘。其中完好地保存了一套以半远洋的泥晶灰岩夹重力流的角砾灰岩和砂屑灰岩为特征的深水沉积岩系。一般认为,与半远洋的石灰岩共生的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的复杂岩相,是大陆坡的标志,而相应的陆源碎屑沉积,则被作为海底扇的产物。然而,富平地区的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却是在弧后盆地伸进浅水台地之间的深海前槽中,沿海槽轴向呈席状流搬运、沉积的。
安徽巢县下石炭统中的生物扰动构造
赵澂林
1986, 4(1): 43-48.
摘要:
安徽巢县地区有较发育的下石炭统地层,自下而上地层层序是:金陵组(C1j)、高丽山组(C1g)、和州组(C1h)。下伏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碎屑岩系,上覆为中石炭统黄龙组(C2h)碳酸盐岩系。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夹一定数量的砂岩和泥岩,岩性、岩相变化较大。所含遗体化石较丰富,已有较好的地层学研究成果,但有关其中的生物扰动构造或遗迹化石尚缺报道。本文仅就野外所见的一些生物扰动现象,从沉积学的观点简述于下,供参考。实测剖面位于巢县北部凤凰山背斜南东翼麒麟山一带(图1)。
我国复理石的研究及其中提出的若干问题
夏邦栋
1986, 4(1): 49-63.
摘要:
复理石是一种构造属性很强的建造,它的研究对于查明古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环境,在大范围内划分和对比地层有重要作用。复理石作为油、气的储层(砂岩)和盖层(泥质岩),有时作为生油层均具有大范围稳定的特性。因此,它的研究对于勘查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复理石见于华南各省前震旦系、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及中生界,秦岭的三叠系,东北的前震旦系、泥盆系,川西的三叠系,祁连山的下古生界,天山、昆仑山的上古生界,喜马拉雅地区的中生界等。
铅锌在热液中的迁移形式与富集机理
李佩兰, 冷盛强
1986, 4(1): 64-76.
摘要:
我国南方某些铅锌硫化物矿床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明显受“层、相、位”的控制。据矿体形态、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等特征,以及包体测温和包体成分资料可以认为:该类矿床系经历了沉积—成岩作用初步富集成矿源层和部分矿体,以及后期地下热卤水型成矿热液强烈改造,叠加富集成矿所形成的典型层控矿床。欲研究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首先要了解地下热卤水如何萃取成矿物质并演化为成矿热液,以及成矿物质以何种形式搬运迁移,何种因素促使其再次富集成矿等重要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有的学者进行了一些实验和论述,但尚不能阐明铅锌活化迁移的条件、形式与定位机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有关实验研究,并根据溶液中各组分同时平衡的热力学原理,引进函数(?)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几点认识供研讨。
西藏日喀则地区蛇绿质沉积岩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其地质意义
王东安
1986, 4(1): 77-85.
摘要:
洋壳裂开后,发展成新的扩张中心,形成了新洋壳,除典型的镁铁质蛇绿岩外,在板块迁移过程中,它们的上面还沉积有蛇绿质沉积物,这套沉积岩系的产生、形成和变化与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对这类沉积物的组合、沉积特征和成岩变化的研究,随着板块学说研究的深入,越来越为广大地质学家所重视,其研究结果不但能反映这类沉积的性质和特殊环境,而且还可以从一个侧面来验证板块演化的过程。作为大陆碰撞型板块造山运动典型的地区,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上,也沉积和保存着这类属于洋壳上部的岩层,对此,作者于1980—1981年相继进行了考察,本文就是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来讨论这类沉积物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其地质意义。
陕甘宁盆地晚三叠世的三角洲
李克勤
1986, 4(1): 87-99.
摘要:
引言陕甘宁盆地是一个矩形内陆构造盆地,晚三叠世盆地在左旋剪切力作用下形成后接受的第一套沉积物就是延长组,它是生储盖发育齐全配套的湖相沉积。横向上相带分布变化有序;纵向上湖进、成熟、湖退三大阶段发育明显。延长组的所有油层,均属低产低渗油层,勘探这套油层需要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利生、储油配置,即在低渗区中找相对高渗区,在低产区中找相对高产区。三角洲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四川盆地嘉陵江灰岩的油气形成
张子枢
1986, 4(1): 96-103.
摘要:
前言嘉陵江灰岩是四川盆地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c)的俗称。早在公元1840年前后,四川自流井背斜上的磨子井(誉称自贡火井王),就钻开嘉陵江灰岩中的气层(Tc~3),开始采气,到1980年底的统计,累积采气量占四川各气层累积采气量的42%;嘉陵江组剩余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是海相碳酸盐岩总探明储量的24%。无论从采气量,或剩余储量上看,嘉陵江组均是各气层之冠。因此,嘉陵江灰岩的油气形成问题是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安作相(1959)从有机质丰度及沉积环境,论证了嘉陵江灰岩有自生自储的天然气,同时也指出川南Tc的气也可能来自二叠系。
南极普里兹湾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陈建林, 马克俭, 张敏
1986, 4(1): 104-109.
摘要:
一、样品1981年我所颜其德同志在南极莫森站北面海区和戴维斯站基岩砂滩及其以北的普里兹湾采集了共11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它们分布在南纬66°—68°区间,其中水下7个,滩面4个,见图1。南极洲除少数山峰和岩石出露外,98%面积终年为冰川所覆盖,冰盖厚度可达数千米。地质环境特殊,气候严寒干燥,常有暴风袭击。化学作用微弱,而物理作用,特别是冰川作用显著。本文通过对普里兹湾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的分析,了解极地洋区典型的石英砂微形态的类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沉积环境和塑造这种形态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
东海陆架近岸区SO42-扩散通量的初步研究
王成厚
1986, 4(1): 110-116.
摘要:
研究化学物质的扩散通量对于了解沉积物和上覆水体之间物质的迁移、交换及其量的动态关系是很重要的。这方面的工作大体说来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东海陆架测区地处长江口外,地形比较开放,海底多属泥质或泥质粉砂区,部分地区下伏有残留砂,因此底质多样,且其中还居留着底栖动物,尤以多毛类为主。由于它们的活动可能对SO4=通量有制约性的影响。为了研究陆架测区SO4=通量的扩散移动特点及其量的各种关系本文依据SO4=通量有制约性的影响。
推荐一本沉积学巨著——《沉积环境和相》
笛学
1986, 4(1): 117-117.
摘要:
沉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虽然还只有五十多年历史,但由于它和矿产资源勘探的密切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和测试手段的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仅具有独特的理论、而且密切结合生产实践的分支学科,近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沉积学家们不仅继续从矿物学和岩石学的角度深入研究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分类,而且对沉积作用的机制,沉积物的物源、沉积成岩作用、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控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Stanley(1969),Selley(1970),Morgan(1970),Rigby和Hamb-1in(1972),Reineek和Singh(1973),Dott和Shaver(1974),Wilson(1975),Jepling和McDonald(1975),Broussard(1975),Davis和Ethinton(1976)以及Stanley和Swlft(1976)等,在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方面也发表了大量论著。
长江上游的心滩——重庆珊瑚坝现代沉积考察
何鲤, 舒文震
1986, 4(1): 118-125.
摘要:
一、概述珊瑚坝位在“四周千嶂合,三面大江流的”重庆市区附近,在嘉陵江与长江合流之上约四公里,地处长江主航道近凹岸一侧(图1)。砂坝长轴与主流向一致,长约1.1公里,面积0.275平方公里。沙坝头部比尾部略显宽缓。据河流分类应属上游河流的心滩沉积。
震旦纪陡山沱组磷质红藻的发现
赵东旭
1986, 4(1): 126-127.
摘要:
根据有关研究文献可知,产出钙质红藻的最老的年代是寒武纪(J.L.Wrag,1977)。笔者报道的这些磷质红藻发现在华南陡山沱组的磷块岩矿层中。有的磷块岩含这种磷质红藻达50%以上,局部可以单独构成藻磷块岩。磷质红藻产出的地点有贵州瓮安的英坪、大塘、开阳,湖北荆襄的大峪口,宜昌的桃坪河,湖南石门杨家坪、江西上饶朝阳,陕西汉中天台山和勉县茶店等地。层位上的分布特点是,比较集中地出现在陡山沱组上部或顶部的主要矿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