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海绿石质凝缩层-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华北寒武系凝缩层的特征和含义
葛铭, 孟祥化, 陈荣坤, M. E. Tucker
1995, 13(4): 1-15.
摘要:
凝缩层(CS)是当代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首次在华北地台寒武纪层序中发现了一系列海绿石质凝缩层(段)。文中重点论述了凝缩层的相带分布、地球化学及其特征自生海绿石的形成演化等,给出了一个克拉通盆地Ⅲ级海平面变化周期的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模型及其凝缩间断时间过程。富钾海绿石及其丰度是鉴定凝缩层、其时限和级别的最佳标准。本文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观点给凝缩层赋予新定义。研究证明,海绿石质凝缩层是克拉通盆地识别最大海泛期和进行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
鄂尔多斯地区西缘中奥陶世等深流沉积
高振中, 罗顺社, 何幼斌, 张吉森, 唐子军
1995, 13(4): 16-26.
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鄂尔多斯地区西缘中奥陶统中首次发现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及其堆积体-等深岩丘。其等深岩可划分为砂屑等深岩、粉属等深岩、灰泥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四种类型。识别出了完整的、不完整的和由单一的砂屑等深岩叠置组成的等深岩层序。砂屑等深岩大量发育是本区等深岩丘与其它已发现的各种等深岩丘的重要区别。古流向研究和等深岩的粒度、结构特征表明,在中奥陶世,沿鄂尔多斯地区西缘斜坡带存在较强的自南而北的等深流流动体系。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张廷山, 兰光志, 陈晓慧, 俞剑华, 边立曾
1995, 13(4): 27-36.
摘要: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由一套巨厚的页岩、泥岩层夹生物礁及透镜状和不规则层状风暴生屑灰岩、瘤状灰岩组成。根据区内特征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分布和相应的化石生态,作者认为本区兰多维列期至早温洛克期时为一典型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均斜缓坡,并且从浅到深划分为滨岸、浅缓坡、深缓坡及盆地等亚环境。滨岸区位于潮间带,以潮坪碳酸盐岩为代表;浅缓坡位于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之间,岩性组合为A、B类风暴岩,A、B类瘤状灰岩、生物礁灰岩及粘结岩;深缓坡位于风暴浪基面至最大风暴浪基面之间,岩性以D、E类风暴岩、C类瘤状灰岩及泥页岩组合为特征;盆地处于最大风暴浪基面之下,为黑色泥页岩沉积。结合早志留世时全球冰川作用,文中讨论了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表生和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不同组成碳酸盐岩溶蚀成岩过程的实验模拟
杨俊杰, 黄思静, 张文正,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1995, 13(4): 49-54.
摘要:
表生到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度与压力(40~100℃,常压~25MPa),方解石、白云石相对含量不同的碳酸盐岩的溶蚀证明,在表生与相对浅埋藏的温压条件(低于75℃、20MPa)下,方解石的溶解速率大大超过白云石,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两者溶解速率的差值变小。在相对深埋藏的温压条件(高于75℃、20MPa)下,白云石的溶解速率已超过方解石,在100、25MPa的温压条件下,微晶白云石(白云石/方解石=98/2)的溶解速率已是含云灰岩(白云石/方解石=16/84)的2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云石的温度、压力效应大大超过方解石之故。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预测:表生与相对浅埋藏的温压条件下,石灰岩的岩溶作用较白云岩发育;但在深埋藏阶段,由溶解作用造成的白云岩次生孔隙应比方解石更为发育,这是埋藏深度大于2000m的地层中,白云岩储层多于石灰岩的重要原因。
华亭煤产地含煤岩系成因地层分析及主煤层成因
王国力, 张启林, 马珂, 马国林, 史仲武
1995, 13(4): 55-63.
摘要:
本文以成因地层分析理论、盆地分析理论为指导,参照地震地层学思路,重新厘定了华亭煤产地地层划分与对比,探讨了富县组、延安组沉积环境,结合煤岩学特征阐述了华亭煤产地巨厚煤层是由“填积型”煤层、“退积型”煤层叠加形成的。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1995, 13(4): 64-72.
摘要: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广西百色盆地州景矿第三系褐煤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研究 Ⅳ.单化合物碳稳定同位素推断生物标志物起源
M. Schoell, B. R. T. Simoneit, 王铁冠
1995, 13(4): 73-81.
摘要:
一个未成熟褐煤抽提物中,高等植物生源化合物的同位素值在全煤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27.0‰)的±2‰范围内,表明相似成煤植物对这些化合物的贡献,或者其成煤植物经历过相似的生物合成分馏效应。所检测的萜烃类按同位素差异分为两组:二萜类(δ13C值-25.0±1.4‰)和倍半萜类(δ13C值-25.9±1.5‰)平均较全煤样富集1~2%。13C,而奥利烷-乌散烷-羽扇烷型衍生物(δ13C值-29.0±0.8‰)平均比全煤样减少1~2‰13C。C15~C35正烷烃δ13C平均值-32.4±0.6‰,据此表明C17~C22和C22~C33正烷烃的同位素值与上述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与全煤样相比较,该煤样抽提物的藿烷衍生物13C值则减少8~34‰,标志在成煤过程中甲烷的细菌循环起着作用。
青海湖沉积物支链和环烷烃组分中C20,C25和C30高度支链类异戊二烯烯烃
李景贵, 范璞, 崔明中, 李振西, R. P. Philp, J. Allen
1995, 13(4): 82-92.
摘要:
在青海湖不同盐度的四孔近代沉积物岩芯(Q-16A,QH,QE和QG)(图1)抽提物支链和环烷烃组分中检出了非常丰富的C20,C25和C30高度支链类异戊二烯烯烃(highlybranchedisoprenoidalkenes),简称HBI烯烃。这是在我国近代湖泊沉积物发现这类化合物的首次详细报导。由于C20,C25和C30HBI烯烃比正构烷烃具有较强的抵抗生物降解的能力(RobsonandRowland,1988b),因此,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近代环境中,如湖泊、海洋和高盐环境的近代沉积物中(RowlandandRobson,1990)。并且,具有1~6个双键的C20,C25和C30烯烃经常是现代沉积物中丰富的烃类。最近在印度洋现代沉积物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具有7个双键的C35HBI烯烃(Hoefsetal,1995)。全饱和的C20(I,附图)、C25(Ⅱ,附图)和C30(Ⅲ,附图)HBI烷烃已通过标样的合成确切地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青海湖QG孔(尕海,咸水)和QE孔(耳海,淡水)抽提物中发现了C20单烯(1号峰,图2a)。C25烯烃(2号峰,图2a、2b)和C30烯烃(主要是3号和8号峰,图2a、2b)存在于所有四孔沉积物中。
煤成油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研究 Ⅲ.甾、萜标记物特征及其意义
卢双舫, 黄第藩, 程克明, 姜春庆
1995, 13(4): 93-99.
摘要: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同时考虑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其甾、萜标记物的组成、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生源意义、成熟演化及与自然演化的异同和甾、萜参数作为运移指标的意义。
塔里木盆地气-液溶解平衡机制下的原油轻烃行为及其地质意义
马柯阳, 周永红, 申建中
1995, 13(4): 100-108.
摘要:
塔北地区普遍存在气顶型凝析气藏和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与传统烃类热演化理论相矛盾的是:1)天然气的成熟度远高于油环原油或凝析油;2)高-过成熟天然气与同藏的原油间存在明显的物性不匹配。结合地质背景,认为这种矛盾是由后期形成的干气进入已形成的油藏并溶解原油轻烃这一过程所致,凝析气中的轻烃是气-液溶解平衡的产物。地质历史时期凝析气与油环分离或产生凝析油气藏或混入其它油藏的蒸发分馏作用过程导致了轻烃的油藏再分配,形成了塔北地区纵向上原油轻烃的“反序”分布趋势及某些参数的异常分布。认为烃类的气-液相溶解平衡作用是原始原油轻烃分布特征后期演变的主要控制机制之一。其实质是不同性质轻烃气液两相差异性分配基础上的物理化学分异过程。
塔里木盆地凝析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与成因分析
张文正, 昝川莉, 李先奇, 关德师, 戴金星, 徐永昌
1995, 13(4): 109-115.
摘要:
对采自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和层位的14个凝析油样进行了GC/C/MS在线(Online)碳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液态烃系列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时代凝析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并进行了油-油的对比与成因分类。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存在煤成油、油型油与混合成因油三种类型。其中油型油又可按母岩的时代划分为奥陶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三种类型。煤成油的源岩为佛罗系煤系源岩。佐证了该盆地存在四套现实的烃源岩(即奥陶-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
现代松粉的热变质实验研究
吉利明, 张晓宝, 王少飞
1995, 13(4): 116-124.
摘要:
本文通过现代松粉较大样品量的热模拟定量研究,认为松粉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其特性接近于1类干酪根。以甲烷为主的伴生烃类气体最高产率达247m/t。液态烃包括轻烃和抽提物,产率最高分别达66.8kg/t和94.8kg/t。受热变质的松粉,低温阶段主要是收缩变小,逐步出现裂隙和本体与气囊分离,350℃以上完全破碎。随温度升高松粉及碎片的颜色不断加深,主要调150℃以下为黄,200℃~300℃为棕,250℃~450℃为棕黑,500℃以上为黑。色度指数和镜质组反射率值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演化
田景春, 曾允孚
1995, 13(4): 125-130.
摘要:
本文以贵州罗甸沫阳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组成特点、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古海洋演化的稀土元素记录
伊海生, 彭军, 夏文杰
1995, 13(4): 131-137.
摘要: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晚震旦~早寒武纪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发现硅质岩石REE配分形式有着复杂的变化,初步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台地型”、“红海型”、“海水型”及两种特殊的配分形式。剖面上Ce异常由小到大的演变反映了古海洋底层水由缺氧环境向氧化条件的逐渐转化。正Eu异常的出现代表了热水沉积事件的存在。
新疆北部地区含金地质体遥感信息及光谱特征
刘子贵, 李钦雄
1995, 13(4): 138-144.
摘要:
新疆北部地区泥盆-石炭纪为地壳拉张期,形成大规模洋壳建造,并形成该地区固体矿产的主要矿源层。本文利用重、磁、波谱资料进一步为此论点提出、佐证。同时,通过对金矿地质体地物波谱的测试和研究,为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勘探金矿提出理论依据。
西秦岭礼岷金矿带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地球化学特征
孙省利, 宋春晖, 武安斌, 袁明坤, 高北奎
1995, 13(4): 145-152.
摘要:
本文通过对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中金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金矿成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明显富集Au、As、Sb、Bi和铁族元素Co、Ni、Cr、V,且具有较高的AU/Ag比值。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是衍生含金建造,对于金成矿来说,并非是主要的矿源层,而是赋矿岩系。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下志留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变的遥感分析
傅碧宏
1995, 13(4): 153-160.
摘要: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各组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选择了TM3/1(Y)2/3(M)7/5(C)减色比值合成影像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划分出O12、O22、O32、S11和S21等5个影像岩石地层单元,它们与研究区的岩性组一致,但其精度高于研究区1:20万地质图。通过影像岩石地层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西部皮羌断裂以西在中奥陶世几乎未接受沉积,皮羌断裂以东出现了坎岭组,再往东至研究区东部,中奥陶统沉积较全;早志留世早期研究区西部沉积了海相红层,往研究区东部则相变为海相绿色地层。尤其是通过TM比值图像的分析,发现前人认为分布很局限,但具有很大生油潜力的印干组在研究区分布范围较广,并推断其沉积中心位于与研究区相邻的塔北隆起和北部坳陷一带。这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评价和勘探提供了新的资料,并表明TM遥感数据的应用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中的一种很有潜力技术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的古地磁研究
黄华芳, 杨占龙, 彭作林
1995, 13(4): 161-168.
摘要:
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中奥陶世位于北纬14°~20°的古纬度区内,气候温暖潮湿,其南部和北部边缘的滨浅海相地层中可能富含生物有机质,是寻找该时期油气资源的有利地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它可能经历了大规模的南北向水平构造迁移;晚石炭世-二叠纪,盆地处于北纬20°左右地区,广泛发育的湖沼相沉积地层是煤成油、气的主要源岩层;三叠纪-侏罗纪,它位于北纬24°~31°,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和差异构造旋转作用,为盆地边缘的油气形成和聚集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有希望找到更多的中生代油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