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乐丹, 彭军, 许天宇, 韩浩东, 杨一茗.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701-7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6
|
[2] |
吴高奎, 张忠民, 陈华, 郭荣涛, 孔凡军, 宫越, 徐海, 张德民.
下刚果盆地中新统重力流沉积演化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1): 73-8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2
|
[3] |
张世铭, 张小军, 张婷静, 朱军, 郑永仙, 易定红, 霍鹏, 伏珏蓉.
细粒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柴西茫崖地区新生代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33-6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1
|
[4] |
王新航, 汪银奎, 旦增平措, 巴桑曲珍, 韩中鹏.
陆相流域盆地沉积通量模拟及古地貌意义——以西藏尼玛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12-9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3
|
[5] |
陈彬滔, 于兴河, 王磊, 史忠生, 马轮, 薛罗, 史江龙, 白洁, 赵艳军.
河流相沉积的河型转换特征与控制因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2): 424-4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6
|
[6] |
郭沫贞, 徐洋, 寿建峰, 刘占国, 韩守华.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30-3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1
|
[7] |
姚宜同, 李士祥, 赵彦德, 陈世加, 路俊刚.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油特征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5, 33(3): 625-63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21
|
[8] |
王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38-245.
|
[9] |
宋春晖.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94-103.
|
[10]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11] |
吕宝凤.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52-558.
|
[12] |
严德天 王 华 王家豪 王清晨.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41-848.
|
[13] |
胡剑风, 吕修祥, 赵风云, 陈元壮.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5, 23(4): 734-739.
|
[14] |
郭彦如.
银额盆地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的控制因素与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95-301.
|
[15] |
宋春晖, 孙淑荣, 方小敏, 孙东.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52-559.
|
[16] |
宋春晖, 方小敏, 高军平, 孙东, 范马洁.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 沉积学报,
2001, 19(4): 493-500.
|
[17] |
王随继, 任明达, 黄杏珍, 李建青,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53-157,165.
|
[18] |
王国纯, 朱伟林.
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00-108.
|
[19] |
端木合顺, 朱莲芳.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75-86.
|
[20] |
姚金福, 朱莲芳.
酒西盆地石北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4): 10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