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爱, 钟大康, 刘忠群, 王威, 杜红权, 周志恒, 唐自成.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10-4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4
|
[2] |
刘世奇, 王鹤, 王冉, 高德燚, TripathyAshutosh.
煤层孔隙与裂隙特征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1, 39(1): 212-2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4
|
[3] |
蒋庆平, 孔垂显, 李维锋, 邱子刚, 卢志远, 常天全, 刘凯, 陈栋梁, 李胜, 袁晓光.
陆相湖盆大型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23-93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9
|
[4] |
陶金雨, 张昌民, 郭旭光, 朱锐, 潘进, 唐勇.
磨圆度定量表征在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判别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56-9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1
|
[5] |
王越.
新疆塔尔朗沟剖面中二叠统扇三角洲混合沉积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22-9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90
|
[6] |
厚刚福, 孙靖, 王力宝, 李亚哲, 李啸, 沈金龙, 窦洋, 陈扬, 韩守华.
不同古地貌单元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夏盐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25-8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5
|
[7] |
师政, 邱隆伟, 陆建林, 杨勇强.
南堡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79-3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7
|
[8] |
李树同, 时孜伟, 牟炜卫, 罗安湘, 王琪, 邓秀芹, 张文选, 李阳, 闫灿灿.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和姬塬油田长81段低渗透储层迥异性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66-175.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8
|
[9] |
王俊, 赵家宏, 腾军, 王天煦, 鲍志东, 张红静, 袁淑琴, 林艳波, 高银山.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松南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70-5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2
|
[10] |
任双坡, 姚光庆, 毛文静.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叠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三段Ⅳ-Ⅵ油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82-5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6
|
[11] |
孙雨, 赵丹, 于利民, 王继平, 闫百泉, 马世忠.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以松辽盆地北部永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39-44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2
|
[12] |
.
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嫩江组三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半定量解剖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11-521.
|
[13] |
刘国勇.
碎屑岩成岩压实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07-413.
|
[14] |
高剑波, 钟建华, 徐小林, 温志峰, 黄立功, 刘云田, 江波.
阿尔金断裂为边界的盆地斜坡带扇三角洲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06-215.
|
[15] |
李凤杰, 王多云,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李树同, 王志坤.
陕甘宁盆地华池地区延长组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的微相构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82-587.
|
[16] |
张春生, 刘忠保, 施冬, 贾爱林.
扇三角洲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21-526.
|
[17] |
李文厚.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的扇三角洲沉积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50-154.
|
[18] |
楼章华, 卢庆梅, 蔡希源, 董百万, 张立庆.
湖平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态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8, 16(4): 27-31.
|
[19] |
李文厚, 林晋炎, 袁明生, 王武和.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13-121.
|
[20] |
David C.Kopaska-Merkel, 赖志云.
美国得克萨斯古生界和中生界鲕粒的微孔隙度
. 沉积学报,
1991, 9(4): 2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