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1年  第9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
何起祥, 业冶铮, 张明书, 李浩
1991, 9(1): 1-10.
摘要:
突发性海侵是受限陆表海的特征之一,受海平面升降引起的峡口启闭控制,多发生在板块的活动边缘。突发性海侵常有相序缺失,常见海陆相交互层;海相层在大范围内分布稳定,无明显相变,具有良好的等时性,可以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受限陆表海的突发性海浸,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聚集。
山西二叠系河流沉积特征
柯保嘉, 陈志明, 黄家宽, 陈昌明, 汪寿松, 陈安宁
1991, 9(1): 11-19.
摘要:
山西西部二叠系沉积环境以河流为主,除曲流河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辫状河与交织河。曲流河以发育曲流沙坝、洪泛平原和决口扇为其特征。辫状河发育河道沙坝沉积,洪泛平原沉积不太发育。交织河以河道稳定为特征,伴有沼泽沉积,是理想的成煤环境。
由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变探讨构造对沉积的控制
安延恺, 李汉瑜
1991, 9(1): 20-26.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的太古宙与元古宙早期的岩系发育及地质构造特征,探讨了当时的构造与沉积环境,指出构造条件对古沉积作用的影响。在经历3个大地构造旋回之后,中国东部的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形成了古陆壳;而元古宙早期的地层属于裂陷构造内的沉积。文中指出不能以均变论观点来分析前寒武纪的古老岩系。
埋藏反馈及其对生物礁发育的作用
张廷山, 方少仙, 侯方浩, 罗强
1991, 9(1): 27-34.
摘要:
底栖生物与基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底的性质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特性及分布。死亡生物的硬体骨骼大量堆积,将改变底栖生物生态环境的基底性质,产生埋藏反馈作用,从而使底栖生物群落发生演替。生物礁的初期发育阶段直接受到埋藏反馈的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系统论述了埋藏反馈及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
陕西紫阳芭蕉口志留纪浊积岩系研究
孟庆任
1991, 9(1): 35-43.
摘要:
本文从浊积岩相、相组合以及组合序列等分析方法入手对芭蕉口志留纪浊积岩系进行了研究。根据目前古代浊积岩研究中的一些新思想,在识别不同浊积岩相和相组合时使用了新的鉴定标志,并且强调了以前曾被忽视了的水道-舌体过渡带沉积。研究结果证明,此浊积岩系共由六个相结合构成,即盆地平原相组合、舌体边缘相组合、舌体相组合、水道-舌体过渡带相组合、水道-漫滩相组合以及盆地斜坡相组合.(?)个浊积岩系是在一种不成熟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形成,并类似于斜坡裙浊流沉积。
华南地洼阶段古岩溶沉积建造
刘立钧, 王清河, 石静坤
1991, 9(1): 44-53.
摘要:
华南碳酸盐岩地区,广泛分布大小不等、形态务异,以钙屑砾岩和角砾岩等组成的地质体。这中生代岩溶凹陷和洞穴中的洞穴堆积物——占岩溶沉积岩。有两个岩溶作用期:地洼初动期期,洞穴堆积物的时代,分别相当于白垩纪—早第三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洼初动期岩溶沉积体,有广泛的矿化,如Cu、Zn、Sb、Mo、Ag、Au、Pb、U等、在我国尚属新类型矿床。
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
王益友, 张国栋, 朱静昌, 周福根
1991, 9(1): 54-62.
摘要:
通过水下浅层及近岸钻探取样,对样品的pH值与Eh值,有机碳、细菌、孔隙水化学组份、自生矿物标型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等的分析。研究了沉积物孔隙水的化学反应过程,及其离子交换与反应物的关系。对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与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河口地区以泥质为主和以沙质为主的两种早期成岩作用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与标志。为研究古代类似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上扬子地块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和沉积学
许效松, 黄慧琼, 刘宝珺, 王砚耕
1991, 9(1): 63-72.
摘要:
晋宁运动以后的上扬子地块,在早震旦世为陆内拉张阶段。其西缘有火山喷发,而其东南边缘为拉张裂谷带,沿黔东、湘西形成北东向的地堑盆地、沉积了黑色炭质页岩、锰矿和硅质岩。锰矿层由枕状富锰矿体和粒序层状、层纹状锰矿体组成,具有皮壳和胶状结构,并由菌藻团粒、团块、硅质放射虫以及粘土等悬浮沉积物组成层纹和显微粒序。其结构和构造特征显示锰质由海底热水补给,经化学、生物化学作用,沉积在低能深水还原环境中。
广西下雷晚泥盆世锰矿床沉积学研究
曾友寅
1991, 9(1): 73-80.
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下雷层状锰矿床喷气热液沉积的特征和成因。热液沉积锰矿层产于浅海深水台沟沉积相中,分布面积小,但规模大,矿层由一系列热液硅酸盐矿物、碳酸锰矿物、氧化矿物及硫化物等组成,碳同位素组成表明碳酸锰矿物中的碳来自岩浆,热液矿物形成层状、豆鲕状同生沉积构造,在剖面上呈韵律层,在平面上以热液沉积为中心,往外逐渐变为分布较广的冷水沉积碳酸锰矿,滑坡重力流使锰矿再沉积富集。
西成铅锌矿田西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许凤仪
1991, 9(1): 81-86.
摘要:
运用岩石学和化石岩石学方法,论述了西成铅锌矿田西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西汉水组碳酸盐岩的组分以生物、生物碎屑、内碎屑和鲕粒最为重要;常见粒屑结构、花岗变晶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及层纹—条带状构造;查明碳酸盐岩22种;西汉水组发育三种韵律,分别代表潮间、潮下的生物礁环境;并探讨了岩石类型与铅锌矿成矿的关系。
从各向异性壳质组的发现论壳质组在煤化过程中的光性演变
肖贤明, 毛鹤龄
1991, 9(1): 87-96.
摘要:
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煤田300多块煤光片的详细煤岩研究,发现煤中存在一种高反射具强烈各向异性的有机显微组分,有些保存了完好的壳质组外形和结构.可称之为各向异性壳质组,它广泛分布于长焰煤以上各煤级煤中,它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壳质组的煤化历程是复杂的。有些在煤化过程中几乎全部裂解为烃类而消失,绝大多数光性与共生镜质组同化,还有一少部分转变成了各向异性壳质组。
广东三水盆地天然气非烃组分同位素地球化学
杜建国, 刘文汇, 孙明良
1991, 9(1): 97-105.
摘要:
根据广东省三水盆地天然气中氦、氩、二氧化碳和氮等非烃组分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区天然气的来源以及大地热流。测得天然气中3He/4He(R)值为(1.60—6.36)×10-6,比大气的3Ne/4He(Ra)值(1.4×10-6)大: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40Ar/36Ar=450—841)较大气氩富40Ar;二氧化碳的δ13C(PDB)值在-20—2‰的范围内,δ13N(Air)值在-57—+95‰之间:根据(?)He,4He值求得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值(Q)为72—82mWm-2。大地热流和非烃组分同位素组成的高值以及研究区特别发育的火山岩等地质资料表明三水盆地有较强的地球深部流体(物质的和热的)向上溢出。一些油气藏中相当一部分氦、氩和氮来自地幔,各种天然气中均混有地壳来源的非烃气体。贫13C的二氧化碳气主要为地层中有机质分解的产物;富13C的二氧化碳则主要来自岩石化学反应的产物,并混有深部来源的二氧化碳。相当一部分大地热流源于上地幔。
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
叶崇开
1991, 9(1): 106-114.
摘要:
本文报道了应用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按黄海高程11.1—14.6m湖区的沉积速率在1.0—3.7mm·a-1之间,平均值为2.2mm·a-1。文中还讨论了用γ谱法验证137Cs法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的结果。137Cs法给出的沉积速率与γ谱法的结果是一致的,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比γ谱法和137Cs法的结果约偏低16%。
陕甘宁盆地近地表土壤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张同伟, 王先彬
1991, 9(1): 115-121.
摘要:
程序升温热解析实验结果表明.近地表土壤中主要有两种赋存状态的汞:即吸附态的单质汞及化合态的氯化汞。盆地内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壤中汞的分布特征不同;沙漠区壤中汞浓度比黄土区的高、含量变化范围大;过渡区介于二者之间。在自然状况下,壤中汞的区域背景变化服从正态分布。研究区双峰或多峰的频率分布特征,表明近地表土壤中有外来汞的加入,盆地内石油、天然气是外来汞的主要来源。
油气形成与南华山、西华山推覆体
邓云山
1991, 9(1): 123-128.
摘要:
厚达3200m的南华山、西华山冲断席掩覆在白垩系之上,使白垩系生油层埋深4400m,进入生油门限。生油层之上始新统寺口子组砂岩是理想的储集层;渐新统清水营组泥岩石膏层是很好的盖层。寻找掩伏体中生界的构造圈闭是本区找油的关键。
介壳生物化石矿物组合的热力学分析
吴明清, 宋云华, 欧阳自远
1991, 9(1): 129-135.
摘要:
本文应用化学热力学的观点分析讨论了具有正磷酸盐、方解石和文石三种矿物成分的介壳生物化石的形成顺序.从理论上清楚地解释了在介壳生物的演化过程中,磷酸盐介壳形成在先,方解石介壳形成在次,文石介壳形成在后这一地质事实。在此基础上根据活度—pH图解,定性分析了具不同矿物组合的介壳生物化石所处地质时代的海水pH条件,指出元古代末磷酸盐介壳发育时,海水的pH可能接近于6,而古生代碳酸盐介壳广泛发育时,海水的pH可能己接近或超过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