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赵圣贤, 夏自强, 李海, 王高翔, 邱振, 刘绍军, 张成林, 李博, 尹美璇, 杨立成.
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评价及发育主控因素——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5, 43(1): 212-2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5
|
| [2] |
单祥, 窦洋, 刘超威, 潘进, 郭华军, 彭博, 李克.
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5, 43(3): 1116-11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7
|
| [3]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28-9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 [4] |
廖慧鸿, 苏中堂, 马慧, 孙珮婕.
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古环境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34-4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4
|
| [5] |
王金艺, 金振奎, 王昕尧, 任奕霖, 程浩, 焦盼盼.
陆相细粒岩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46-65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2
|
| [6] |
李云, 胡作维, 詹旗胜, 史格, 管晋红, 王兴建.
浅海微孔泥晶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80-15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3
|
| [7] |
金值民, 谭秀成, 郭睿, 赵丽敏, 钟原, 陈延涛.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8, 36(5): 981-9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8
|
| [8] |
张金友.
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91-100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8
|
| [9] |
.
塔中地区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石英溶蚀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38-147.
|
| [10] |
斯春松, 刘占国, 寿建峰, 李积永, 宫清顺, 张庆丰, 王鹏, 王波.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路乐河组砂砾岩有效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66-972.
|
| [11]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907-919.
|
| [12] |
谭秀成.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86-494.
|
| [13] |
罗冰.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04-409.
|
| [14] |
操应长.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30-237.
|
| [15] |
张小莉.
惠民凹陷临邑洼陷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89-293.
|
| [16] |
金振奎, 邹元荣, 蒋春雷, 由伟丰.
大港探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30-535.
|
| [17]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侯方浩, 黄继祥.
四川资阳地区灯影组滩相沉积及储集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8-583.
|
| [18] |
李忠, 周海民, 丛良滋.
南堡凹陷成岩场及其对下第三系储层成岩格架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14-119.
|
| [19] |
王维纲, 吕炳全.
小尺度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分析——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24-29.
|
| [20] |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分布及对气藏形成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09-117.
|